秋園詠物 其二
風急翅紛紛,遙空自作群。
到來秋塞月,鳴入暮江云。
亂起千行字,俱飛一片文。
高樓有思婦,嘹嚦豈堪聞。
風急翅紛紛,遙空自作群。
到來秋塞月,鳴入暮江云。
亂起千行字,俱飛一片文。
高樓有思婦,嘹嚦豈堪聞。
秋風勁急,鳥兒的翅膀紛紛扇動,它們在遙遠的天空自行聚集成群。它們伴著秋夜邊塞的明月飛來,鳴叫聲融入傍晚江上的云霞。它們飛起時雜亂地排成千行字的形狀,一起飛翔好似一片美麗的花紋。高樓上有思念丈夫的婦人,那清脆的鳥叫聲哪里忍心去聽。
紛紛:形容鳥翅膀扇動的樣子。
自作群:自己聚集成群。
秋塞月:秋天邊塞的月亮。
暮江云:傍晚江上的云霞。
千行字:指鳥兒飛行時排列成的形狀像字。
一片文:指鳥兒一起飛形成的圖案。
思婦:思念丈夫的婦人。
嘹嚦:形容鳥叫聲清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意境來看,可能創作于秋季。當時社會或許相對平靜,詩人在秋夜看到飛鳥,聯想到思婦的孤獨,從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夜飛鳥之景,抒發孤獨、思念之情。其特點是意象生動,意境凄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觀察和情感表達。
竹素有逢迎,丹丘即百城。花催狂客醉,酒映使君清。屏燭光云母,盤餐迸水精。聽歌宛孺子,吾亦濯塵纓。
晴邊雨后麥秋時,風色輕輕日色微。已隔深溪仍蘸水,卻教人折野薔薇。
老于陳跡倦追攀,但見幽人數往還。憶我小詩成悵望,鐘山只隔數重山。世間投老斷攀緣,忽憶東游已十年。但有當時京口月,與公隨我故依然。與公京口水云閒,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金山。
高槐疏雨作新涼,猶記讎書白玉堂。銀燭夜分供細字,宮壺曉賜出明光。盤堆苜蓿青氈冷,衣染檀花束帶長。宣室若蒙天子問,定知賈誼在沅湘。南山木落氣蕭蕭,千里歸心折大刀。雙櫓鵝鳴秋水闊,三關虎踞朔云高。客窗久念衣裘薄,史館頻煩筆札勞。有約相逢明月夜,扁舟載酒楚江皋。
桂殿焚香酒半醒,露華如水撲銀屏。含情欲訴心中事,羞見牽牛織女星。
石上高齋倚碧空,虛檐面面拂空蒙。龍蛟影動三更月,猿鶴聲傳萬壑風。飛翠雨余浮幾席,輕花春暖灑簾櫳。先生莫自甘巖壑,廊廟終歸造化功。
月色好如此,欲吟誰起予。鉤簾望南極,散履下前除。潤氣連滄海,浮光混太虛。曠然心境會,端坐念玄初。
伯鸞不愿仕,叔度亦無官。葛越制隱服,竹皮裁小冠。所求年谷成,斯人獲茍安。庶有一畝宮,可以歌考槃。
勝跡相輝映,波濤任吐吞。至今存廢壘,終不豎降幡。宋帝遺臺去,侯王有廟存。紛華咫尺外,陵谷渺無痕。
峨嵋山并極星懸,長遣光輝甲第旋。四序玉樽歡綵服,一堂華發映朱筵。花邊舞影雙雙起,葉畔歌聲疊疊連。解道丹丘即此地,何須拔宅羨飛仙。
別來未旬月,夢寐懷斯人。允為三軍帥,拯此兩廣民。曹彬不妄殺,羊祜心更仁。仁者壽必遐,綿綿等莊椿。
不從蠻觸戰,聊學李斯書。莫笑雕蟲技,也勝粘壁枯。
架上絺衣卷翠絲,手中團扇怯風吹。侍兒不識人心別,還把紅鹽灑竹枝。
薄冰髡柳一年事,微雨長橋百歲心。隔岸樓臺似無礎,昏昏燈影自浮沉。
秋寒聚陰云,寒重墮為雨。使我梧桐凋,染我楓態舉。安肯怪蕭瑟,但覺吾季嫵。昨暮披夾罩,今晨備絨羽;自笑心先秋,豈便寒如許。久倦稿紙間,如囚望赦恕。明將一出觀,為我晴半午。石下高隱者,前溪待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