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鄭丈四首 其三
插架軸三萬,撐腸卷五千。
京都通百郡,溟渤匯群川。
深淺人隨汲,東西意各便。
后生無復見,媚學謾躚躚。
插架軸三萬,撐腸卷五千。
京都通百郡,溟渤匯群川。
深淺人隨汲,東西意各便。
后生無復見,媚學謾躚躚。
書架上插放著三萬軸書籍,腹中裝著五千卷學問。他的學識如京都連通百郡般廣博,像大海匯聚群川一樣深厚。無論學問深淺,人們都能從中汲取所需,各取方便。可惜后輩再也見不到他了,那些只追求取悅他人的學問者還在那里輕佻起舞。
插架:指書架上放置書籍。軸:古代書籍多裝成卷軸,這里用軸代指書籍。
撐腸:形容學識豐富,滿腹經綸。
京都:指首都,這里比喻學問的中心。通百郡:形容學問廣博,能涵蓋很多方面。
溟渤:大海。匯群川:匯聚眾多河流,比喻學問包容萬象。
汲:汲取,獲取知識。
媚學:指迎合世俗、華而不實的學問。謾躚躚:形容輕佻、不莊重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為悼念鄭丈而作,可能當時社會上存在一些追求浮華、不務實學的風氣,而鄭丈是一位學識淵博、有真才實學的人,他的離世讓詩人深感惋惜,同時也對當時的學風有所批判。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鄭丈,贊揚其學識淵博,批判當時不良學風。特點是善用比喻和對比,形象鮮明。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真學問的尊重和對不良風氣的不滿。
幽澗泉,千尺深;長松磊珂生乎南山陰。
中有美人橫素琴,軫有美玉徽有金,清商激越生空林。
玄霜殺物兮蕭森,素月默默兮青天心。
哀猿為我啼,潛虬為我吟。
牙曠千載,憂思欽欽。
撫茲高張與絕弦兮,何怨乎箏阮之善淫。
惟有幽澗流泉知此音。
深院秋千罷。細雨梨花夜。
曉起閑庭一片飛,忍又見、山桃謝。
蛺蝶枝頭掛。苦憶前春話。
門外東風鏡里顏,背人無語夕陽下。
嘗憶東華裹飯時,五千字挾海潮飛。
臣愚敢避權奸忤,主弱寧知國事非。
相馬有奇堪下拜,屠龍無用只空歸。
江南文物侵尋盡,灑淚單傳第一衣。
萬能電氣倡西歐,
火灶風鈴太自由。
驀地忽聞獅子吼,
教儂一步一回頭。
靈洲祖席重離群,秉燭狂歌酒半醺。
天地還誰知此意,江山嗤我負斯文。
懷君夢繞三江月,憶弟情依五嶺云。
南首北馳無限意,岸梅汀柳共欣欣。
一年一萬一千里,馬足車輪舴艋舟。
自笑此身渾似葉,不知于世復何求。
磨牛處處循陳跡,籠鳥依依憶故丘。
正是羊城梅放日,瘴云霾雨獨登樓。
吳中好風景,風景無朝暮。
曉色萬家煙,秋聲八月樹。
舟移管弦動,橋擁旌旗駐。
改號齊云樓,重開武丘路。
況當豐歲熟,好是歡游處。
州民勸使君,且莫拋官去。
腳踏清波分華岳,
手擎紅日轉重云。
徒勞謾費干戈力,
究竟還歸有道君。
荒洲風物見枇杷,
青實茸茸指有加。
欲傍小軒題晚翠,
已成昨日憶天涯。
駝契湖山撐釣艇,鯉魚風漲。吾與汝、罻羅才出,角巾無恙。半臂不須遺客坐,鴟夷每恨浮江上。在詞場、少日早分鑣,牛心餉。
見三竺,煙霞漾。聞二謝,塤篪唱。鬧竹西歌吹,名香異釀。且醉河東白墮酒,去扶槐里袁公杖。古來稱、名士濟南多,崢嶸狀。
云本無心出岫,水豈有意趨東。
勢或使之然者,何妨巾拂談空。
子好逢場作戲,我方置散投閑。
世味久如嚼蠟,合向茲山往還。
高溪卻瀉低溪水,
溪里分明見白沙。
夜來山上暴風雨,
溪口流出紅桃花。
瓜熟西園兔已窺,藤深葉暗子累累。乾坤豈少宜瓜日,老子分明說與誰。
陰耦元歸太極中,一圈天地妙無窮。人人各有庖羲眼,莫向成都問老翁。
在眼山川故國情,昆侖寒翠古邕城。
短長道路供離別,少壯交游半死生。
云色黃茅秋瘴盡,沙光碧玉暮江清。
平安郡邑南征后,偶問途人不說兵。
東南地迥宵烽息,西北樓高晚望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