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靈康廟留題
木落天高廟妥靈,去來潮汐繞山青。
年登民俗饒怡樂,海近蛟虬入杳冥。
萬里一身頭既白,清樽三奠德惟馨。
出門更合燒沈炷,青草連云接洞庭。
木落天高廟妥靈,去來潮汐繞山青。
年登民俗饒怡樂,海近蛟虬入杳冥。
萬里一身頭既白,清樽三奠德惟馨。
出門更合燒沈炷,青草連云接洞庭。
樹葉飄落,天空高遠,廟宇中神靈安享祭祀,漲落的潮汐環繞著青山。年成豐收,百姓生活富足歡樂,近海之處蛟龍隱入深遠昏暗之地。我一人漂泊萬里,如今頭發已白,舉起清酒三次祭奠,神靈品德美好。出門更應焚燒沉香,那青草連綿與洞庭湖水相接。
妥靈:使神靈安享祭祀。
年登:年成豐收。
饒:富足。
蛟虬:蛟龍。
杳冥:深遠昏暗之處。
清樽:清酒。
三奠:三次祭奠。
德惟馨:品德美好。
沈炷:沉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途中,來到靈康廟進行祭祀。當時可能年成較好,百姓生活安樂,而詩人自身已年老漂泊,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祭祀神靈,表達對神靈的敬意和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之景與個人情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當時的社會風貌。
春城燈事動,河豚首登俎。身遠闔閭城,夢繞西施乳。
十里秦淮,千秋風雅,隨園又瘞芳岑。無霜無雪,誰唱葬花吟。猶記姑蘇小調,輕彈處、慧質蘭心。逢淇水,談蘇論道,粉面意崎嵚。泉城矜漱玉,清修詞史,淑懿胸襟。詠絮人、神傾文友知音。未料弦歌方好,君何事、竟棄華簪。經行處,鸞儀可有,卮酒酹梅林。
交契誰堪托?憐君有丘壑。錢糜賣酒壚,人在臨江閣。斷壁掛枯枝,歸潮卷殘雪。年年富覽亭,不厭滄江月。惆悵倚闌干,東游興甚阻。輪囷員嶠云,只欠一枝櫓。霏霏江氣重,漠漠山云聚。春雨半腰橋,馀酲尚如許!
重巒疊疊水灣灣,雪舫尋春醉未還。因省玉堂為客夜,如今不似夢中山。
池陽勝跡翠微峰,今古才人詠不窮。僧寺宛如仙仗里,人家儼若畫圖中。迎風楊柳依依綠,帶雨桃花淡淡紅。沉醉不知歸去晚,匆匆回首月升東。
山村茅屋兩三家,籬豆花香雜稻花。好上青云最高處,吟詩遙對海山霞。
水面落花紅,天涯芳草綠。王孫歸不歸,此恨何時足。
嵐靄氤氳重,溪行咫尺迷。漸登層巘上,始覺眾山低。遠近天無際,參差樹不齊。川云平似海,石磴峻如梯。日出寒煙外,風生碧澗倪。異禽和露宿,快馬度空嘶。遠目回三蜀,高懷遍五溪。歸朝誇勝槩,沅水有新題。
蠡西尋舊識,有客寓村莊。知我停蘭棹,攜樽過草堂。坐深時漸暝,醉后晚生涼。酒散看明月,清輝滿客裳。
靜對遺經玩困亨,憂勤重憫四三生。一偏廉介非難守,全體中庸不可能。高世好堅徐孺操,勞家且學董生耕。題詩本欲資名教,豈為區區寄俗情。
薄暮湞江上,微風趁夕帆。沙鷗輕泛泛,英石自巖巖。海闊月先到,山高日半銜。臨流無一事,相對浣征衫。
揚歷亨衢際五朝,從來德望冠群僚。南京獨秉銓衡重,北闕新承雨露饒。遠道風高鴻已去,長河霜降水初消。懸知耿耿丹心在,松柏凌寒最后凋。
蛤蜊稱海錯,金胎裹銀殼。若士海上游,食此翔廖廓。
滕王歌舞今千載,彷佛鳴鑾度綺窗。尚有殘霞伴孤鶩,時聞晚唱下長瀧。危欄杰棟臨無地,翠嶺層陰落半江。欲詠朱簾捲山雨,含毫自覺寸心降。
夜蕭索,泥途萬里覓芳蹤。念紅顏文友,緇衣遠路匆匆。白下千林泣如訴,小樓連苑盡成空。寒鴉繞,霧塞隨園,幻幕重重。孤鴻。想佳麗,此際詩魂,已化千峰。系我靈臺,也隨鳳駕臨風。擬把年年戲君意,此時說與落梅紅。渾難見,笑靨伊人,意態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