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中二首 其二
南來風土已安之,事已當還敢故違。
銅柱略無功可錄,玉關空幸死前歸。
眼看余劑憐猶在,力憑征鞍覺尚微。
此去上還官印綬,卻來傳授祖師衣。
南來風土已安之,事已當還敢故違。
銅柱略無功可錄,玉關空幸死前歸。
眼看余劑憐猶在,力憑征鞍覺尚微。
此去上還官印綬,卻來傳授祖師衣。
南來之后已經習慣了這里的風土人情,事情已了就應當回去,怎敢故意違背。像馬援立銅柱那樣的功績我沒有可記錄的,所幸能像班超一樣在死前回到故鄉。看著剩下的藥劑心生憐惜它們還在,憑借著征鞍感覺自己力氣還是微弱。這次回去要上交官印,然后去傳承祖師的衣缽。
安之:習慣、適應。
銅柱:東漢馬援征交趾,立銅柱以表功。這里指功績。
玉關:玉門關,班超久在西域,年老上書:“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
余劑:剩下的藥劑。
官印綬:官員的印信和系印的絲帶,代表官職。
祖師衣:禪宗祖師傳法的衣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南方任職一段時間后,習慣了當地風土,但自覺未建立顯著功績,身體也漸感衰弱,于是萌生了辭官歸鄉、投身宗教修行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仕途的失望和對宗教修行的向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出當時部分文人在仕途不順時的心態轉變。
萬事信緣安樂法,一身隨分實頭禪。不知影草聲前句,何似和衣粥后眠。
水氣收荷影,闌干出榭身。可憐秋月下,不著夜吟人。花冷侵衣薄,茶甘汲井新。滿懷黃葉夢,正墮九街塵。
黃土埋香翠黛銷,楚妃魂逐楚云飄。愁多自殞如花貌,豈為君王愛細腰。
雁叫寒空月滿江,無邊鄉思正難降。西風不待人驅遣,又送秋聲入夜窗。
虛心翠竹,稟天然、一氣生來清獨。月下風前堪賞玩,嘲謔令人無俗。嫩葉蕭騷,隆冬掩映,秀出千林木。英姿光潤,狀同玄輔寒玉。好事東里田侯,南溪新種,使我開青目。盡日高吟窗外看,風飐筠梢搖綠。冉冉幽香,蕭蕭疏影,坐臥清肌肉。云龕閑伴,雅懷惟稱仙福。
閑睡足。冰柱亂敲寒玉。簇簇庭陰嘉樹綠。晚蟬聲斷續。一雨藕花新浴。香破小窗幽獨。重理焦桐尋舊曲。隔墻風動竹。
瓊筵祖餞惜君才,別后吳吟日幾回。坐看青山帆外轉,更憐黃菊客邊開。長江日動黿鼉窟,舊國霜飛麋鹿臺。歸去逢人說帝子,盛名卻自險中來。
白團扇子白紗衣,怕見螢光作火吹。屈指西風明日是,會將束缊乞憐時。
五年京國誤蒙恩,乍到江南似夢魂。云影時移半山黑,水痕新漲一溪渾。宦途久有曼容志,?娶終尋尚子言。政為疏慵無補報,非干高尚慕丘園。
冬夜恒苦長,夏夜恒苦短。短長相蔽虧,殷勤望推挽。紉茅作繩繩易斷,汲水作池池易旱。故鏡塵昏難遠照,故衣絮敝無新暖。西風裊裊吹桂枝,白露點苔黃葉滿。
幾年石友臥蒼苔,曾受南宮雅拜來。老子暮年行腳倦,只宜窗里看崔嵬。
甌波斗艷,華蓋飛英,喜霞佩來恰。珠圍翠匝。漫評點、到眼神光離合。閬苑香案空,云鬢霧鬟人間霎。坐筵新會,鳳城仙史,當戶游狎。卻許劉楨平視,眉黛偷量,淺渦容眨。且仗紅嬌獻玉榼。悄無語、引滿相答。蕩魂江上水,看漾起華鬘塵劫。斷纓歸,任秉燭畫堂,休遣情怯。
我別禦兒溪上宅,月當二十四回新。如何故國尚戎馬,即恐比鄰非昔人。簫鼓誰家猶作社,樓臺廢苑不成春。夜寒憶爾無由見,悵望黃姑祈木津。
白鳥飛邊望眼寬,興來一吸酒杯乾。土花漬雨鐵梁澀,蔓草接秋冰井寒。樹拂曉風搖北土,水涵落日蹴西山。書生豈識興亡事,片瓦摩挲認建安。
采蓮曲里采蓮船,碧落中浮去更還。見說西湖好風景,柂樓蚤飯惜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