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馮太尉
削發披緇已有年,只同詩酒是姻緣。
閙看彌勒空中戲,困向毗盧頂上眠。
撒手便能欺十圣,低頭端不顧三賢。
茫茫宇宙無人識,猶道顛僧遶市廛。
削發披緇已有年,只同詩酒是姻緣。
閙看彌勒空中戲,困向毗盧頂上眠。
撒手便能欺十圣,低頭端不顧三賢。
茫茫宇宙無人識,猶道顛僧遶市廛。
削去頭發披上僧衣已經很多年,只與詩和酒結下了緣分。熱鬧時看彌勒佛在空中嬉戲,困倦了就在毗盧遮那佛頂上睡覺。放開手就能超越十位圣者,低下頭根本不顧及三位賢士。茫茫宇宙中無人能識得我,還說我這個瘋癲和尚在集市里游蕩。
削發披緇:指剃度出家,緇,黑色僧衣。
閙:同“鬧”。
彌勒:佛教菩薩名,是未來佛。
毗盧:即毗盧遮那佛,佛教法身佛。
十圣:佛教指十地菩薩。
三賢:佛教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菩薩。
遶:同“繞”,市廛:集市。
具體創作時間與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佛教文化盛行,詩人作為僧人,在修行過程中形成獨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他可能因自身超脫的精神境界不被常人理解,從而創作此詩抒發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僧人超凡脫俗、不羈的精神世界。其特點是將宗教意象與夸張表達結合。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僧人文學創作風貌,體現佛教思想對文學的影響。
凡物無美惡,適俗斯見收。荊玉勿彊獻,隋珠毋暗投。茍曰道不同,其可相為謀。知己盡淪喪,吾生行且休。
人生在斯世,窮達懸諸天。迷徒不知此,多為外物遷。豈若保真素,白云日高眠。鴻飛杳冥冥,弋者何慕焉。
眾人窮智慮,沒齒常區區。吾獨不能爾,林臥安其愚。聰明既寂絕,因之得玄珠。其珠有夜光,終將破昏衢。
山中良自好,住久樂已成。山木有嘉蔭,山禽無俗聲。永言辭世路,世路多不平。亦以性疏懶,不能但勞生。
吾生癖而慵,煙霞成痼疾。千山復萬山,曾不厭深密。廣廈非所睎,分甘死蓬蓽。
或問予如何,高明鬼瞰室。窮居雖寂寥,苦節諒難改。青青山上薇,朝莫猶可采。薇盡而長饑,餓死亦無悔。
古者夷與齊,清風彌億載。人壽能幾何,百年猶一霎。豈識貂蟬貴,且與漁樵狎。
飲澗不需瓢,采山時荷鍤。世人莫相嗤,吾自用吾法。
略彴蹈翻天地黑,
盲驢惡拗弄蹄行。
從茲不到茶川上,
溪水自涵山影清。
縹緲瓊樓聳碧空,
簫聲鶴背好乘風。
相期凡骨金丹換,
痛下千年洗伐功。
先生抱至道,履險如不聞。
一誠孚豚魚,乃復格獸群。
當時失重淵,智者為紛紜。
余觀造物宰,冥漠斷有分。
羑里厄圣賢,入火固不焚。
目斷西飛鳥,無由寄海云。
千騎行春雪未消,
早乘羊角問逍遙。
明年好與供春帖,
淑景祥飆近九霄。
笑我少年人。憔悴風塵。慚他栩栩夢中身。多少旅懷無處說,猶幸逢君。
淚眼望南云。且盡青尊。河橋分手日將曛。白草黃榆沙滿路,看著消魂。
春雪翳重霄,寒雨連日夜。
不輟獸炭熾,甚恐庭花謝。
疏簾莫禦冷,爐焚屢成灺。
寒食數日間,春事求諸野。
七樹懷鄭薰,
千尺羨晉嶠。
弘景招不來,
俯仰但長嘯。
古戍標荊塞,危城見蜀津。
云移三峽暮,江接百蠻春。
行役何時已,音書總未真。
登樓欲有賦,感激獨傷神。
望斷南枝信,沉吟有所思。
漸看花落盡,長恨燕來遲。
芳草巴人國,空山白帝祠。
年年寒食節,再拜杜鵑詩。
崧臺西望五云俱,石室巍峨劍佩趨。
旋轉乾坤勞圣主,折沖尊俎賴名儒。
會稽君子能興越,采石書生解破胡。
千古凌煙高閣在,龍旗何日指燕都。
賦就凌云是子虛,時來應詔上公車。
江都自挾天人策,宣室應收痛哭書。
照夜舊誇南海月,摶風今化北溟魚。
經綸草昧君能事,避世金門樂有馀。
夢回孤枕一蟬鳴,林影參差夕照橫。
愁似亂絲紛莫理,秋先落葉到無聲。
青鐙有味中年負,白發關心兩鬢生。
畫省江湖商位置,賦成潘令不勝情。
偶隨泉聲行,還逐泉聲止。泉聲近不鳴,清流石齒齒。
孤亭俯層巔,滿階紅葉委。萬籟動笙竽,嵐光生澗底。
秋氣入夕佳,微涼耽徙倚。蓬瀛想金仙,薜荔吊山鬼。
此地昔流觴,高會擬曲水。我來悄無人,空山落松子。
望遠資無窮,念往情何已。兀兀碧檻前,坐看溪云起。
折蓮釀作醯,采豆治作醬。
開歷揆日時,汲井滌甕盎。
上奉時祭須,下給春耕餉。
咨爾后之人,歲事不可曠。
杰閣岧峣倚翠微,寒煙衰草正離離。
姬封百里馀清衛,禹跡千年只大伾。
涉世誰分薪者夢,憂天徒切杞人悲。
憑高北望頻翹首,何處彤云是禁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