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寺
千載寶林寺,清幽每往還。
兩潮巖上井,一塔寺中山。
門對荒城冷,鄰分古縣閑。
道人高處坐,役役笑塵寰。
千載寶林寺,清幽每往還。
兩潮巖上井,一塔寺中山。
門對荒城冷,鄰分古縣閑。
道人高處坐,役役笑塵寰。
千年古剎寶林寺,我常常往來于這清幽之地。寺中巖上的井隨兩潮漲落,寺中山上有一座佛塔。寺門正對著荒城,透著陣陣寒意,相鄰的是古老的縣城,一片閑適。有道人在高處靜坐,微笑著看塵世中人們忙碌奔波。
千載:千年,形容時間久遠。
往還:往來,來往。
兩潮:指早晚兩次漲潮。
荒城:荒廢的城池。
道人:指僧人。
役役:忙碌不停的樣子。
塵寰:塵世,人間。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游覽寶林寺時,被其清幽的環境和遠離塵世的氛圍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寶林寺的清幽,突出其遠離塵世的特點。以景襯情,展現了詩人的心境。在文學上,它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獨特畫面,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立朝四十有五載,名節赫然聞九州。請老許從今日去,效官真與古人侔。喜看群弟上封疏,即詔有司供驛舟。圣主虛心思舊德,乞言還見起林丘。
寄跡荒城似謫居,還家病骨戀箯輿。山橫雨翠秋容凈,林缺霜紅野眺舒。憂國多虞懷耿耿,信天定分意如如。獨憐萬卷成焦土,遺恨連艘失載書。
晨起不梳發,出門天未明。路迷尋轍跡,村遠絕人聲。淄水滔滔逝,齊城杳杳迎。兩層高白塔,不似霸基傾。
滿庭風落白荼蘼,春色三分竟不知。睡起北窗閒看竹,又添無數錦繃兒。
至道無名,至人長生。爰觀繪事,以挹真形。方口渥丹,濃眉刷青。松姿本秀,鶴質自輕。道德神仙,內蘊心靈。紅肌絲發,外彰華精。色如含芳,貌若和光。胚渾造化,含吐陰陽。吾聞安期,隱見不常。或在世間,或游上蒼。猗歟真人,得非后身。寫此仙骨,久而不磷。皎皎明眸,瞭然如新。藹藹童顏,的然如春。金石可并,丹青不泯。通天臺上,有見常人。俗士觀瞻,方悟幽塵。君子圖之,敬兮如神。
死別若遠游,久闊夢歸家。歸來慰行役,闔戶起喧嘩。落日大梁秋,眉濃眼生花。逢迎及前門,母攬弟紛拿。上堂念行李,仆仆滿塵沙。相抱不得聲,欲笑涕已斜。客路何從來?但覺道里賒。登床挾鳴琴,握手顫齒牙。悲動左右心,頃刻轉腸車。腸中千百語,燒鐺趣成茶。蜩螗乃未已,霜響徹哀笳。爽然一瞀間,披衣久驚嗟。未知來地下,猶忘問阿爺。身前病為累,善臥不能加。春風書滿床,虱盛寖搔爬。寧知血氣衰,未似當年耶?當年告語地,痛哭到緦麻。只今望松楸,雪山水明霞。死生未易為,一夢固所奢。百歲會歸盡,此別豈有涯?
獨坐虛堂寂,煙銷瓦博山。出游魚自樂,飛倦鳥知還。花氣清風遠,槐陰白晝閒。逍遙入詩思,落筆笑談間。娜婀風前竹,空濛雨外山。孤云心共遠,短艇興俱還。酒有雙蓮勝,詩無一字閒。因君成悵想,時到夢魂間。
方壺圓嶠月初生,海色如銀萬頃明。一片彩云當面墮,東華童子召飛瓊。
曳杖云中寺,嵐生古殿陰。泉冰冬澗澀,山雨夜鐘沈。酒熟村家近,梅開野岸深。松風千古意,留客聽清琴。
石壁山頭峰插天,石壁山下草如煙。半腰白鷺飛不去,道是巖邊漱玉泉。
誰使衰年冒冷行,幾般辛勞幾般情。重重樓閣深深閉,家隔東南四座城。
得歸越上幽棲日,豈似荊南佐政年。白舫山川春夢遠,綠窗花鳥莫情牽。吹簫又送含珠月,把釣還依指石煙。亦欲踏青江滸去,酒醒同詠卜居萹。
番湖風靜水無波,此日曾乘畫舫過。萬頃天光澄素練,一拳山色涌青螺。朗吟赤壁蘇仙賦,閒和滄浪孺子歌。佳勝經行宜縱覽,應知清興倚篷多。
滿城風雨怕開門,狼籍春泥少更分。緗帙散陳閒晝晷,山廬在望隔秋云。中軍李牧誰今許,東海田橫異昔聞。病思時艱徒懊惱,酒杯詩卷謾酣醺。
兼天細雨織輕陰,料峭春寒不可禁。此日聞君初眚目,窮涂剩我倍傷心。回塘弱柳隨身綠,曲徑疏梅逐日深。可是檐前舊飛燕,經年故壘正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