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道中二首 其一
發軔茅檐雨,營炊野店煙。
春晴不難解,客恨自多牽。
麥浪搖成涌,梅飛去若仙。
畫中端有句,詩里亦安禪。
發軔茅檐雨,營炊野店煙。
春晴不難解,客恨自多牽。
麥浪搖成涌,梅飛去若仙。
畫中端有句,詩里亦安禪。
從茅屋屋檐下冒雨出發,在野外小店升起炊煙做飯。春天晴朗的景象不難理解,只是羈旅之愁總是縈繞心頭。麥浪翻滾如波濤涌動,梅花飄落宛如仙人離去。畫卷中本就蘊含著詩意,在詩里也能尋得內心的寧靜。
發軔: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借指出發。
營炊:燒火做飯。
客恨:指羈旅之愁。
端:確實,真的。
安禪:佛家語,指靜坐入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客恨”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旅途之中。當時或許是春季,詩人在常山道上,看到鄉村的自然風光,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羈旅愁緒,同時展現了春天鄉村的美景。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之美與內心情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情感的細膩表達。
曾照當年苜蓿盤,卻于今夕動愁端。濁醪何自供杯斝,灝氣多應徹肺肝。夜漏無聲天闕迥,露華如水井梧寒。更祈早晚承恩詔,翰苑明年仔細看。
堂前紫薇花,堂下紅藥砌。繁華天上春,偪仄人間世。
宛轉回文錦,縈盈連理花。何須郭忠恕,匹素畫繅車。
黃冠無分,嘆倉皇兵解,空留殘蛻。剩此裹頭遺制在,想象狂歌椎結。綠綺聲沈,兵符篆燼,柱后偏無缺。遼東皂帽,算來還遜芳烈。因念再易滄桑,曼殊運去,往恨應消歇。卻痛南交天柱折,珠海翻成鯨窟。擲幘傷心,請纓虛愿,日夕循余發。畸人往矣,蕭條異代誰說。
長蘆山下隱龍宮,瀝酒船回落照中。已有龜紋為傳卜,不勞烏尾更占風。
昨夜寒梅,一枝雪里多風措。幽香無數。不與群花語。最是凝情,月夜交光處。誰為主。待須折取。羌管休輕舉。
滿園紅紫春無限,盡日飛鳴鳥自由。夜雨朝晴風日好,盡舒云錦不能收。
搗成霜粒細鱗鱗,知作愁吟喜見分。向日乍驚新繭色,臨風時辨白萍文。好將花下承金粉,堪送天邊詠碧云。見倚小窗親襞染,盡圖春色寄夫君。
二十四橋春雨晴,高齋日日讀書聲。寄來滿紙□□濕,想見吹簫弄月明。傾蓋清尊相為醉,盍簪白發可憐生。東風三月淮陰郡,寫寄綢繆故舊情。
出郭乘初霽,高臺列綺筵。北臨收市邑,南睇俯山川。莘野耕春雨,磻溪釣暮煙。圣明虛席待,莫負太平年。
一麾辭禁闕,萬里赴長沙。地入蠻王壘,天浮漢使槎。亂山梅嶺樹,絕徼夜郎花。永夜羅浮頂,誰同眺日華。
芝山南畔,聽將軍鼓角,暮煙朝雨。渺渺番湖三百里,四面封疆皆水。葭葦烽沉,鯨鯢波靜,人在漁樵里。封留千戶,渠家代有人矣。正好緩帶輕裘,吟詩橫槊,五破梅花蕊。誰報萊衣春不待,匹馬戴星而起。細柳營寒,甘棠陰在,萬口稱才美。祥琴何日,玉堂直上天咫。
茅岡初割一溪云,玄契華陽舊隱文。謁簡自題香案吏,封章先報大茅君。種成和露桃千樹,借與摩霄鶴數群。便是宸清真洞府,不煩夢想托紛紜。
萬里涼州道李雄,幾重遼海到江東。天臺更棄金陵去,端有何顏見北風。
我愛山居好,堆豗忽坐忘。草塘銀潑剌,庵戶鐵瑯珰。只道云藏塢,那知市隔墻。人嫌吾寂寞,吾亦笑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