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李氏園亭
坐久思行步,因而上野亭。
日兼梅雨落,山接稻田青。
何術銷終訟,連朝役瘦形。
早知還走俗,不用學通經。
坐久思行步,因而上野亭。
日兼梅雨落,山接稻田青。
何術銷終訟,連朝役瘦形。
早知還走俗,不用學通經。
坐了很久想起來走走,于是登上野外的亭子。太陽和梅雨一同落下,山巒連接著青青的稻田。有什么辦法能消除沒完沒了的訴訟呢,連日來忙碌讓我身形消瘦。早知道還要陷入世俗事務,就不用學習經典了。
野亭:野外的亭子。
兼:一起,一同。
銷:消除。
終訟:沒完沒了的訴訟。
連朝:連日。
走俗:陷入世俗事務。
通經:精通經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繁忙的世俗事務中,尤其是處理訴訟之事,讓他身心疲憊,從而產生對學習經典和自身境遇的反思。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世俗事務的不滿和無奈。其特點是情景結合,先寫景后抒情。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面臨世俗事務的普遍心境。
徽浙諸賢既往名,缶萍鐵筆恣縱橫。大雅永嘉人已老,榕城接治古今情。
肅舲出郊際,徙樂逗江陰。翠山方藹藹,青浦正沈沈。涼葉照沙嶼,秋榮冒水潯。風散松架險,云郁石道深。靜默鏡綿野,四睇亂層岑。氣清知雁引,露華識猿音。云裝信解黻,煙駕可辭金。始整丹泉術,終覿紫芳心。行光自容裔,無使弱思侵。
草稟南方地近陽,不隨凡果當家常。端因坡句聲名重,正類梅詩氣韻長。回頰已輸崖蜜味,返魂終共雪芽香。故人知我詩腸苦,更贈蒲萄為薦觴。
竹院深無礪角牛,佳人舞罷此番休。沉吟欲掩班姬扇,蕩漾真乘蔡女舟。魂入巫山疑楚夢,神游銅雀失吳囚。千秋事往風流在,莫更凄涼吊古邱。
畫舫東時洛水清。別離心緒若為情。西風挹淚分攜后,十夜長亭九夢君。云背水,雁回汀。只應芳草見離魂。前回共采芙蓉處,風自凄凄月自明。
長淮無浪九河清,入奏真能慰圣情。臥閣舊高循吏傳,揮毫元重客卿名。包茅貢已輸南國,魚藻歡同燕鎬京。自有廟謨酬顧問,贈言東海愧王生。
浩渺波光闊,霏微野望迷。遠看蓑笠釣,猶傍水云棲。島映銀濤白,林欹玉樹低。豈無乘興棹,一入剡山溪。
雨后芙蓉霜后楓,漁莊只在畫橋東。不知前面花多少,映水殘霞爛熳紅。
交情易翻覆,世態多炎涼。倦游將何之,可樂唯醉鄉。
相攜秋色里,采菊步遲遲。故國啼鳥在,離宮蔓草知。人閒因有道,歲晏亦多思。愿與鐘陵樹,蒼蒼似昔時。
二時天氣異寒溫,百里人煙隔曉昏。澗底轉雷車錯轂,林端見日葉歸根。蘭侵蔓草香偏滿,藤冒高柯子并繁。可惜桃花雞犬地,一通人境失仙源。
羅生慣騎慣著跌,猶然自諉馬蹄齧。仰面貪看羅浮云,不覺馬蹶濡裳舄。試問蹶時可動心,打破這敬無處尋。凝然定力楚州橋,一泉何詎非天人。
反躬端得味,當得有馀師。淤泥不染如來性,凈社如陪多士禪。夕來分外閫,晝銘過江東。君子仁慈猶克己,神仙安肯取人頭。亦知真意還自在。共喜巧回春。江山風月依然在,何日重來再盍簪。將軍巖上插雙筆,將軍巖下泉泌泌,域中狀元次第出。紫云阜云堪輿家。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
了不異真樹,枝枝生自空。下檐云轉影,搖壁野過風。淡極如煙外,欹多似水中。閑人古來少,心喻幸君同。
劍氣雙龍合,鑾聲四牡驕。宮妝凝楚黛,仙吹咽秦簫。夜永同牢燭,春開獻歲椒。江城新柳發,仿佛見纖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