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孟夏唱酬陳子高詩寄季承并借窮愁志及其兄興化集四首 其四
著論端能擬過秦,苦吟長學跨馿人。
十年不調非求異,三徑為資本作貧。
回首浮梁屢還往,斷魂宿草幾陳新。
藏家有集曾三復,借我流傳莫謾珍。
著論端能擬過秦,苦吟長學跨馿人。
十年不調非求異,三徑為資本作貧。
回首浮梁屢還往,斷魂宿草幾陳新。
藏家有集曾三復,借我流傳莫謾珍。
撰寫的論著真能和《過秦論》相比擬,苦苦吟詩常學那騎驢覓句之人。十年未得升遷并非追求與眾不同,隱居田園本就會安于貧困。回首往昔在浮梁多次往返,令人傷心的是舊友墳上的荒草幾換新舊。你家中藏有文集我已反復讀過,借給我讓它流傳下去,不要過分珍惜。
著論:撰寫論著。擬過秦:比得上賈誼的《過秦論》,表示文章有氣勢、有見解。
跨馿人:指唐代詩人李賀等騎驢覓詩之人,常用來形容苦吟詩人。
不調:指仕途不得升遷。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浮梁:地名。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常用來表示人死后時間已久。
三復:反復閱讀。
謾珍:過分珍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與陳子高、季承等人有唱酬往來。當時可能社會上文人之間交流頻繁,詩人有感于友人的才華、仕途經歷以及彼此之間的情誼,同時也重視文化作品的流傳,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文學才華的贊賞、對其仕途不順的同情,以及對友情和文化傳承的重視。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交流中展現了文人之間相互欣賞、珍惜文化成果的情懷。
聽得東方朔寄聲,蟠桃千樹子初成。西池有路開仙掌,南極無霞耀歲星。白雪每聞斑舞戲,丹砂豈負赤松盟。商山不久留芝徑,喬梓名高重帝城。
天池一雨洗氛埃,全晉堂堂四望開。不上朝元峰北頂,真成不到此山來。
燕山明月照盧溝,笳吹喧喧水急流。行人盡唱千秋曲,一夜歡聲達帝州。
梅嶺數枝春,疏影斜臨水。不借芳華只自香,嬌面長如洗。還把最繁枝,過與偏憐底。試傍鸞臺仔細看,何似丹青里。
林屋懷君好父兄,重來莞水不勝情。龍媒競蹀風云起,稚子齊斑錦繡成。花到炎天無月令,鶯當大雪已春聲。文章莫但高吾黨,乃祖先朝最有名。
閱世空驚四十霜,年華如月到中央。褰簾共賞人非少,袖手還容我在傍。眼底毫芒堪遍燭,酒中斟酌豈須忙。八閩詩料元無限,暫借銀蟾一夜光。
董姬昔為呂,貂蟬居上頭。自夸預帷幄,肯作抱衾裯。一朝事勢異,改服媚其仇。心心托漢壽,語語厭溫侯。忿激義鶻拳,眥裂丹鳳眸。孤魄殘舞衣,腥血濺吳鉤。茲事豈必真,可以快千秋。旦聞抱琵琶,夕弄他人舟。售者何足言,受者能不羞。寧如楚虞姬,一死不徇劉。
桑妾獨何懷,傾筐未盈把。自言悲苦多,排卻不肯舍。妾悲叵陳訴,填憂不銷冶。寒雁歸所從,半途失憑假。壯情抃驅馳,猛氣捍朝社。常懷云漢漸,常欲復周雅。重名好銘勒,輕軀愿圖寫。萬里渡沙漠,懸師蹈朔野。傳聞兵失利,不見來歸者。奚處埋旌麾,何處喪車馬。拊心悼巷人,零淚覆面下。徒謂久別離,不見長孤寡。寂寂掩高門,寥寥空廣廈。待君竟不歸,收顏今就槚。
皎皎連城璧,實惟天地珍。足傷曾不售,寶氣終氤氳。山川媚馀秀,星斗攬奇氛。終然不可掩,三浴祓埃塵。天王齋戒受,嚴庭具九賓。貯之黃金臺,籍以九龍茵。事稱忘禮厚,人誰駭其新。車輪走四方,爭睹快一陳。無瑕故易傷,斂輝志乃神。紛紛名利場,向背不知丑。翟公書其門,客態自如舊。勢去競詆沮,有馀丐升斗。高賢少畦畛,小子多狀候。退之呼字生,房相肆琴叟。事奇出意表,欲辯不及口。神明勞忠孝,福祿日方厚。防微無早計,求福常恐后。
逍遙長林下,倚杖秋山麓。石室飄紫煙,茅堂帶喬木。山鳥時一鳴,溪流凡幾曲。飛泉散成珠,澄潭碧如玉。黃猿接臂飲,翠羽聯翩浴。清漣寫晴霞,驚湍沸深竹。奇峰豎皆倒,白石煮欲熟。愿將澆塊壘,何但清心目。恨無赤鯉騎,飛入湖中宿。
月圓花好。塞北江南春訊早。燕子飛飛。披雨裁云下翠微。東方剛亮。又著西風吹惡浪。欲問蒼天。北斗南箕在那邊。
朝霞藻繪舜衣裳,天碧山青認赭黃。憶得御爐煙直下,紫宸辭罷過宮廊。
松擎增山高,泉流增海深。松勁與泉清,照映此翁心。海深豢魚龍,山高缊璆琳。煉此皎潔姿,坐調清廟音。八極占太平,時聽海山吟。
郊居觀獲罷,暝色滿荊扉。歲事山田薄,人家茅屋稀。荒原寒照斂,獨樹暮禽歸。夜靜然燈坐,高窗黃葉飛。
夾岸叢芳涌翠痕,寒江煙火數家村。云連野色生離思,風激湍聲入夢魂。時把香醪消永日,愁聞戍鼓報黃昏。緣知老母遙相望,華發蕭蕭獨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