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王侍郎昆仲二首 其一
先契今余幾,交情不易論。
疇能逾薄俗,未肯棄衰門。
慨念我伯仲,仰懷公弟昆。
自知真瓦礫,那得并玙璠。
誰謂長江遠,茲來匹馬奔。
匪因窮附達,政以曲能敦。
遺愛凄其久,高風凜若存。
青云看星聚,白發對鸰原。
先契今余幾,交情不易論。
疇能逾薄俗,未肯棄衰門。
慨念我伯仲,仰懷公弟昆。
自知真瓦礫,那得并玙璠。
誰謂長江遠,茲來匹馬奔。
匪因窮附達,政以曲能敦。
遺愛凄其久,高風凜若存。
青云看星聚,白發對鸰原。
過去的交情到現在還剩下多少,這交情實在難以用言語來評說。誰能超越這淺薄的世俗,還不肯舍棄我這衰落的家族。感慨懷念我的兄弟,也敬仰您王家的兄弟。我自己知道如瓦礫一般平凡,哪能和您這樣如美玉般的人相提并論。誰說長江相隔遙遠,這次我單槍匹馬趕來。并非因為窮困而攀附顯貴,正是因為這曲折深厚的情誼。您家留下的仁愛讓人傷感已久,高尚的風范凜然猶存。看您兄弟如星辰相聚在高位,而我白發蒼蒼面對兄弟離散之景。
先契:過去的交情。
疇:誰。
薄俗:淺薄的世俗風氣。
衰門:衰落的家族。
伯仲:兄弟。
弟昆:也是兄弟的意思。
玙璠(yú fán):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匪:非。
政:正。
敦:深厚。
遺愛:遺留下來的仁愛。
高風:高尚的風范。
青云:比喻高位。
鸰原:指兄弟。典出《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世俗的功利風氣,而詩人與王侍郎兄弟有著深厚的舊交。詩人或許處于家族衰落的境地,但王侍郎兄弟并未嫌棄,詩人有感于此,寫下此詩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敬仰。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王侍郎兄弟的情誼和敬仰。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用典等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古人之間重情重義的交往和真摯的情感表達。
十日教新聲,呼瑟捧來箏。非無好顏色,難事瑯琊王。
太虛靈象正融熙,爭奈浮云混濁時。若向此中尋樂處,須從無欲立根基。
梅殘玉靨香猶在,柳破金梢眼未開。東風和氣滿樓臺,桃杏拆,宜唱喜春來。
新王又正月,元日雨絲絲。未識天公意,頻添宦旅詩。倦愁還客拜,拙欲倩人醫。厭聒嚴州鼓,鼕鼕入夜罙。
冠蓋出瑤京,依依惜別情。潮生揚子渡,舟發石頭城。驛路三千里,鄉關幾日程。兕觴稱壽處,人訝綵衣榮。
古寺饒蒼苔,斷礎委蔓草。秋高木葉深,霜重池荷老。日光穿云來,竹色不可掃。世代成古今,惻然傷懷抱。
欲謀高枕路,聊引一編書。乍可為蝴蝶,那能老蠹魚。竹陰侵徑合,蕉影入窗疏。卻笑遑遑者,何煩責宰予。
驅馬一連翩,日下情不息。芳樹似佳人,惆悵余何極。薄暮苦羈愁,終朝傷旅食。丈夫許人世,安得顧心臆。按劍勿復言,誰能耕與織。
京國三年別,驅馳越漢皋。冰霜綱紀地,旦暮簡書勞。入覲還相慰,能官見所操。臨分贈淇玉,更為謝同袍。
憶我游天閶,結交青云人。私心竊自許,積念在致身。作者十馀輩,文雅皆等倫。良時美嘉會,散步出城闉。高言矯當世,逸氣橫秋旻。聚散苦無端,為樂不及辰。而我復遠役,懷哉隔音塵。永言保堅白,卒歲無淄磷。
仙人何處弄煙霞,十二樓臺別有家。依舊當年雙玉柱,擎天半倚白云斜。
幽壑鳴雷,晴云漲雪,一園生意渾涵。酒戰詩盟,天教我輩沉酣。初行佛國明河里,仗東風、鼓動星帆。算歸來、難息心根,有夢圖南。圖南計亦堂堂也,向龍蛇影外,筑個茅庵。日夕招邀,閑禽兩兩三三。采薇偶過蒼崖下,聽秦人、慷慨高談。對青屏、前事都忘,后事都諳。
莞江春色滿官衙,三載笙歌擁絳紗。詞客多情憐玉樹,將軍清嘯和金笳。歸心忽動秦淮水,去路遙攀大庾花。尊酒河橋相送送,夢隨鴻雁到天涯。
泥濘酥小雨,人向節中忙。雪蕊翻春茗,云根裊篆香。瞢騰淹卯酒,疲憊戀康床。一盞屠酥酒,何愁醉后嘗。
山堂晚色,滿疏籬寒雀,煙橫高樹。小雪輕盈如解舞,故故穿簾入戶。掃地燒香,團欒一笑,不道因風絮。冰凘生硯,問誰先得佳句。有夢不到長安,此心安穩,只有歸耕去。試問雪溪無恙否,十里淇園佳處。修竹林邊,寒梅樹底,準擬全家住。柴門新月,小橋誰掃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