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南澗先生三首 其二
曾呂兼晁鄭,吾州夙所尊。
流風嗟日遠,耆舊頼公存。
見必詢詩卷,聞仍置酒樽。
從今入州府,寂寞向誰門。
曾呂兼晁鄭,吾州夙所尊。
流風嗟日遠,耆舊頼公存。
見必詢詩卷,聞仍置酒樽。
從今入州府,寂寞向誰門。
曾、呂、晁、鄭這些前輩,向來是我們州人所尊崇的。可惜他們的流風余韻已漸漸遠去,還好有您這位年高望重的前輩留存于世。每次見面您必定詢問我的詩卷,聽聞我來還會擺下酒樽。從今以后再進入州府,寂寞之中我該去敲誰的門呢。
曾呂兼晁鄭:曾、呂、晁、鄭可能是當地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人物。
夙:向來,一向。
流風:前代流傳下來的風尚。
耆舊:年高望重的人。
置酒樽:擺下酒具,意為設宴招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曾、呂、晁、鄭等前輩人物已離世,南澗先生作為當地最后一位受人尊崇的耆舊也去世了。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表達對南澗先生的悼念之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南澗先生,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今昔對比展現出文化傳承的變化。它反映了當時當地文化界的一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詩人對文化傳承和人際交往的重視。
片石峰頭古并垂,無端玉簡使人疑。何書不被山靈怒,深窅誰如無字碑。
華宗士,清譽久聞傳。邂逅相逢青嶂里,盤桓共坐玉泉邊。談論契真詮。從別后,再會得無緣。切恐靈機迷愛欲,不辭荒拙綴狂篇。托意在毫箋。
登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在邇。求之若遠。遂迷不復。自嬰屯蹇。喟然回慮。題彼泰山。郁確其高。梁甫回連。枳棘充路。陟之無緣。將伐無柯。患茲蔓延。惟以永嘆。涕霣潺湲。
瑤池宴罷云妃醉,誤墮紅塵。萬象氤氳。太古乾坤疑未分。朦朧似踏仙階路,處處迷津。一任逡巡。罔顧嗔聲繞耳頻。
小鋪金井碧粼粼,瓊玉參差照眼新。花落清防俗客至,苔生喜趁綠錢勻。月明細浪聲沉夜,雨霽如篩凈脫塵。醉向晚風從健倒,摩挲驚汝莫相嗔。
過眼流光不自勝,邇來三月共寒燈。憑誰可是忘形客,笑我真成有發僧。別酒定?空臘味,歸途聞說解春冰。沒林倦鳥心猶悸,莫道城南紙價增。
飛梁壓水跨虹腰,知是吳江第一橋。安得鱸魚共樽酒,秋風亭上酹三高。
光陰轉轂,況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學道參禪、要識取,自家本來面目。鬧里提撕,靜中打坐,閑看傳燈錄。話頭記取,要須生處教熟。一日十二時中,莫教間斷,念念來相續。喚作竹篦還則背,不喚竹篦則觸。斬卻貓兒,問他狗子,更去參尊宿。忽然瞥地,碧潭冷浸寒玉。
萬壑千巖擁翠螺,人家處處掩松蘿。溪頭靜坐者誰子,賦就新詩擬《伐柯》。
昔我分符作荊守,我公坐鎮黃河口。系馬殷王廟左槐,開筵衛女堤邊柳。公今參佐臨我邦,我亦抱疴眠蕓窗。溪樹陰陰白日靜,干旌時到木蘭艭。回思十二年相見,歲華倏忽驚流電。路岐回復馀萬程,宇宙陰晴經幾變。憶公安得常見公,古貌依稀魂夢中。但看邸報知遷轉,那記官階卑與崇。餞賓雜遝喧徒御,斜月蒼涼郭門曙。獨鶴孤琴一蓋飄,我公遠向閩山去。人生垂翼豈有恒,大舟淺水固難勝。扶搖直上自此始,公不見天池六月南飛鵬。
八海風涼水影高,上卿教制赤霜袍。蛟絲玉線難裁割,須借玉妃金剪刀。
蒼山遙拱郁藍天,雞犬云間盡得仙。雨散天瓢彌八極,碑磨嵓石照千年。漁舟隔浦搖春浪,茅屋倚山炊午煙。見說鄰僧知敬客,長廊晝靜共參禪。
草黃眠失犢,石白動知鷗。
翠鬣紅衣舞夕暉,水禽情似此禽稀。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飛。映霧乍迷珠殿瓦,逐梭齊上玉人機。采蓮無限蘭橈女,笑指中流羨爾歸。寂寂春塘煙晚時,兩心和影共依依。溪頭日暖眠沙穩,渡口風寒浴浪稀。翡翠莫誇饒彩飾,鸊鵜須羨好毛衣。蘭深芷密無人見,相逐相呼何處歸。舞鶴翔鸞俱別離,可憐生死兩相隨。紅絲毳落眠汀處,白雪花成蹙浪時。琴上只聞交頸語,窗前空展共飛詩。何如相見長相對,肯羨人間多所思。
秦皇如有靈,應對孤松泣。當日大夫多,惟君稱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