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莫大猷令
入境能知政,昔聞今信然。吾行萬安道,頗識令君賢。
阡陌東西隔,人家遠近連。針青秧出水,穗長麥搖煙。
犬吠稀逢客,牛耕不廢鞭。幽啼催谷布,午霽起蠶眠。
檄罷追呼擾,民爭賦入先。太平真有象,循吏可無前。
徑欲捐五斗,從之受一廛。經行嗟阻免,少日待回船。
入境能知政,昔聞今信然。吾行萬安道,頗識令君賢。
阡陌東西隔,人家遠近連。針青秧出水,穗長麥搖煙。
犬吠稀逢客,牛耕不廢鞭。幽啼催谷布,午霽起蠶眠。
檄罷追呼擾,民爭賦入先。太平真有象,循吏可無前。
徑欲捐五斗,從之受一廛。經行嗟阻免,少日待回船。
進入這一地區就能了解當地的政事,過去聽說現在真相信了。我行走在萬安的道路上,很了解令君您的賢能。田間小路東西分隔,人家無論遠近都相連。秧苗如針般青綠露出水面,麥穗修長在煙霧中搖曳。很少聽到狗叫,因為少逢客人,牛耕地也不用廢鞭驅趕。幽谷中布谷鳥啼叫催促著農事,中午雨停蠶開始眠。官府停止了追逼賦稅的擾事,百姓爭著先交賦稅。太平真的有跡象,賢良的官吏無人能比。我真想辭去官職,跟隨您在這里居住。可惜行程受阻,過些日子等船回來再訪。
入境能知政:進入一個地方就能了解當地的政務情況。
令君:指莫大猷縣令。
阡陌:田間小路。
針青秧:形容秧苗如針般青綠。
穗長麥搖煙:麥穗修長,在煙霧中搖曳。
谷布:布谷鳥。
午霽:中午雨停。
檄罷:官府停止追逼賦稅的公文。
循吏: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的官吏。
捐五斗:指辭去官職,典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受一廛:接受一處住所,指在此居住。
阻免:受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在行走萬安道時,感受到當地在莫大猷縣令治理下呈現出太平景象,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縣令的贊美。當時社會可能相對穩定,縣令賢能治理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莫大猷縣令的賢能治理,展現了當地太平祥和的景象。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鄉村生活細節來反映政治清明。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情感。
去年憔悴見京城,猶自題詩送我行。多酒未能無疾病,一郎何竟了功名。秖今孝義存人口,更后聲光重墓銘。走拜無因致雙淚,千峰落日大江橫。
異域經年到,孤舟萬里還。壯懷看入鬢,惶恐過前灘。
故人自失嵇中散,疾病衰頹轉不堪。猶喜閑居有賢弟,且隨長鋏住江南。
一枝幽艷兩分柯,豈比長松附女蘿。有節不愁春事晚,無言自擬歲寒過。枝枝上苑啼紅頰,葉葉清潭寫翠蛾。好似王家佳子弟,隔江團扇唱儂歌。
旁張虎翼攙風陳,直突龍城襲雪山。連夜可偵金水道,防秋豈在玉門關。
忍道江南易斷腸,月天花海當愁鄉。別來無淚濕流光。紅燭樓心春壓酒,碧梧庭角雨飄涼。不成相憶但相忘。
予既遷山郡,子亦返郊園。兩地花俱發,離愁春共繁。已罷臨池賞,仍睽傾座言。從來作者意,寂寞向誰論。
遠興引游蹤,漫遍踏天涯,萋萋芳草。偏愛雙溪好。有隱侯舊跡,層樓云表。碧崖丹嶂,看縹緲、憑闌吟嘯。偶佳遇、留搗元霜,歲星旋又周了。歸期誰道無據,幾回首興懷,故林猿鳥。擬待春空杳。與鴛儔鴻侶,共還池島。川途迢遞,縱南翔、仍訴幽抱。莫輕負、今日相看,但得翠尊同倒。
昔歲青燈連曉曦,欲磨一劍證男兒。天機忽轉無常道,唯剩柔情寫舊詩。
寂寞山居悄,相思望轉迷。江空寒雁落,樹盡暮云低。生事悲秋草,交情憶剡溪。西齋愁不寐,風雨共凄凄。
泠泠庶子泉,落落陽冰筆。云氣勢崩垂,龍蛇互蟠屈。嶧山既劘滅,石鼓又缺失。唯茲數十字,遒勁倚云窟。模印遍華夷,流傳耀緗帙。書誠一藝爾,小道詎可忽。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沒。
啄瘡烏去未斜陽,雨足春堤草正長。摩擦樹根休技癢,明朝要爾戰沙場。
山月流素暉,小窗絕囂響。四壁寂無聲,合座生靈爽。
鳳詔雙函錦字芳,紫煙白石釣蘭塘。閒來卻向宮云望,香案前頭綠鬢郎。
值此初冬候,頑云凍不消。風威連夜動,雪意挾寒驕。官冷裝寒薄,川回得信遙。山中多故舊,何用作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