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有作
旅食頻年倦,田居樂事遙。
春余桑柘靜,波泛鷺鷗驕。
折竹深防筍,撐船滿載苗。
新詩隨見寫,舊發不勝凋。
旅食頻年倦,田居樂事遙。
春余桑柘靜,波泛鷺鷗驕。
折竹深防筍,撐船滿載苗。
新詩隨見寫,舊發不勝凋。
多年在外奔波吃飯已感到厭倦,田園生活的樂趣也變得遙遠。暮春時節桑柘安靜,水波蕩漾白鷺和鷗鳥姿態驕逸。折斷竹子精心保護竹筍,撐著船滿載秧苗。隨時寫下新詩,可頭發卻已稀疏得不堪看了。
旅食:指客居他鄉,寄食于人。
頻年:連年,多年。
田居:田園生活。
春余:春末,暮春。
桑柘:桑木與柘木,泛指桑樹。
驕:形容姿態自在、得意。
筍:竹筍。
苗:這里指秧苗。
舊發:原來的頭發,這里指頭發。
凋:稀疏、脫落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多年在外漂泊,居無定所,生活不如意,從而產生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創作此詩時可能處于身心疲憊,對現狀不滿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多年旅食的厭倦。其特點是通過田園景象描寫和自身狀態的描述來抒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古代文人漂泊的心境和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有個王秀才,笑我詩多失。云不識蜂腰,仍不會鶴膝。平側不解壓,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詩,如盲徒詠日。
江南好,春樹孝陵高。中夜山川翁仲語,落花城闕歲時潮。前度太平朝。
劉子山中秀,相逢氣自同。箕裘門戶計,菽水古人風。折節豈為辱,苦心應有終。平生湖海志,未用哭途窮。
寒威動房帷,悲風起羅薦。妾恨井中冰,結時君不見。
鷗寒爭浴暮雨,舟閑放縱江風。一幅花光平遠,誰藏覺范詩中。
何處尋云竇,泉凝雪滿池。林端懸鯽鲙,山麓集江蘺。貂帽寒綿卒,茅檐哭餓兒。為探幽興出,番惹悶相隨。
秣陵佳氣日氤氳,句曲逍遙鸞鶴群。諸洞藏真開石髓,三峰拔秀出江云。松間月掛清秋影,天上星羅太古文。早晚黃生換仙骨,相期南去訪茅君。
水旱阻堯湯,生民無罪歲。后代倉廩虛,時和亦為沴。孰云富而哿,甚矣貧不繼。借富以貸貧,窮哉已非計。況乃指廩間,夏楚劫以勢。
再拜識英度,喜氣覺飛浮。神清骨秀,元是蓬萊謫仙流。盍去沖摩霄漢,剛向平分風月,半刺嶺南州。素蘊未施展,闊步尚淹留。從此去,朝帝闕,侍宸旒。論思獻替,要須直與古人侔。好是羽儀朝著,勒就鼎彝勛業,卻伴赤松游。曳杖太湖曲,笑傲八千秋。
物情自適更誰禁,草際螢飛鳥宿林。魯叟爾來無夢寐,蜀莊此去只冥沈。客中又見秋風起,夜半初聞木葉吟。涼意逼人眠不得,坐看孤月到天心。
英英寒菊犯清霜,來伴山中草木黃。不趁盛時隨眾卉,自甘深處作孤芳。其他爛漫非真色,惟此氤氳是正香。卻念白衣誰送酒,滿籬高興憶吾鄉。
天垂臺耀掃欃槍,壽獻香山祝圣明。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竿下鼓千聲。衣冠南面薰風動,文字東方喜氣生。從此登封資廟略,兩河連海一時清。
曲靖猶傳漢古城,城頭畫角帶邊聲。夜郎東據山排戟,蜀道西連樹擁旌。射利邊氓誰畏死,荷戈戍卒盡知耕。不堪下馬添惆悵,落日烽煙幾處生。
曾云起北渚,萬象入鴻濛。散漫飛輕雪,低回逐勁風。思群無牧馬,失侶有征鴻。泛泛獨垂釣,扁舟黃發翁。
回雁峰前問訊,楚江幾度蘭香。望美人兮何許,水云隔斷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