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蘇公林亭
平津東閣在,別是竹林期。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門隨深巷靜,窗過遠鐘遲。
客位苔生處,依然又賦詩。
平津東閣在,別是竹林期。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門隨深巷靜,窗過遠鐘遲。
客位苔生處,依然又賦詩。
平津侯的東閣還在,這里別有一番竹林雅會的情致。千萬片樹葉在秋風中沙沙作響,夕陽余暉灑在千家萬戶。門隨著幽深的小巷顯得格外靜謐,窗外傳來遠處鐘聲,仿佛也遲緩了。客人座位上已生出青苔,我依舊在這里賦詩。
平津東閣:平津侯公孫弘延攬賢士的地方,這里借指蘇公林亭。
竹林期:像竹林七賢那樣的聚會之期。
落照:夕陽的余暉。
遲:遲緩,這里指鐘聲傳得慢。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拜訪蘇公林亭時,被這里的清幽環境所吸引,觸景生情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人們有閑情雅致進行文人雅聚等活動。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蘇公林亭的清幽之景,突出其靜謐閑適的特點。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以其細膩的寫景和悠然的情感表達,展現了唐代寫景抒情詩的特色。
灑濯觀天下,予心倍憬然。弇茲一室內,踔厲九丘前。祭草從今日,納肝憶往年。萇弘雖已矣,碧血彌芳鮮。
處處風波逐枕衾,相看今又到秋深。千闌百就多辛苦,只愿君心似妾心。
白發荊州嘆滯淫,吳衣重杵洛城砧。遣愁莫上高樓望,只有秋來晝日陰。
昔余十三齡,喪母失所恃。十四從父宦,海上一千里。弱冠父終天,患難從茲始。窮途久奔馳,攜家復轉徙。吁嗟骨月親,音問疏桑梓。今年游真州,蘭若寄行李。中有一比邱,聞我跫然喜。坐久道姓名,知為從母子。家貧遭飄蕩,耶娘相繼死。伯兄去東粵,存歿不堪擬。仲兄遠傭書,遙遙隔江水。弱妹適異縣,寡宿無依倚。兄弟馀兩人,流落江之涘。髡緇入空門,此生長已矣。哽咽語夜闌,寒風裂窗紙。
舊國于今作兩家,鄰翁有酒不能賒。明朝又逐歸鴻去,祇有塵埃滿一車。叱馭寧辭歷險難,投戈且幸邇遐安。氈車軒簸長危坐,恰似舟行八節灘。
文章星斗南豐在,縣說南豐意向之。千里聞君當教邑,后生文體更誰師。
客子滿堂笑,主人情未央。雖則情未央,隱隱摧心腸。但憐歌者苦,未知聽者傷。握手行當別,牽襟睇河梁。
我觀龍象相,千手各有執。愿化青林株,手手垂寶實。
近水孤村尚種茭,豈知戎馬已生郊。流離人似亡家狗,擁腫僧如大腹匏。索食何門容躑躅,吞聲是處見喧呶。文園詞客貽仙韻,且自乘鸞把月敲。
在洛南。在潁南。夢中依稀見故園。蟲沙血未乾。恨無端。憤無端。似有寒光落枕前。一梳眉月彎。
云中轉轉試鉤梯,棋路分明似芥畦。便欲與君終一局,只愁石爛水流西。
泥鰍魚之下,曾不享佳賓。又嫌太健滑,治洗煩庖人。煎炙亦苦腥,未嘗輒向唇。江侯昔南官,家膳無此珍。昨日邀我餐,下箸勝紫鱗。乃知至賤品,唯在調甘辛。
君當遠別時,驅車過我廬。仆夫催載行,而我還躊躇。秋日風色寒,送君臨路衢。貧別無可贈,慎保千金軀。
千里霜蹄展也宜,席門車轍記當時。荊花乍落庭前葉,棠樹欣添嶺外枝。百歲遺黎傳世澤,八蠻兒女誦新詩。桂江東下番禺近,暫報瑯玕慰所思。
亭亭扶桑枝,東掛滄海日。揚條拂閶闔,流輝轉天術。神鸞戲芳柯,玉女采瓊實。仙人結飛觀,丹霞盤石室。輕舉襲霓裳,潛棲撫朱瑟。陽溪攜桂酒,碧窗理金帙。王喬游并軀,洪崖談接膝。靈風引騰蹻,朗月照高逸。鍊此龜鶴齡,悲爾蟪蛄質。千秋控景光,壽與天地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