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問贛州留尚書并寄三首 其一
去冬曾作送行詩,豈料重臨歲甫移。
盍遣德星均四海,愿令竹馬快并兒。
使君不獨符仍剖,刺史還聞節再持。
吏治久安民則化,九重于此有深思。
去冬曾作送行詩,豈料重臨歲甫移。
盍遣德星均四海,愿令竹馬快并兒。
使君不獨符仍剖,刺史還聞節再持。
吏治久安民則化,九重于此有深思。
去年冬天我曾寫了送行的詩,沒想到剛過一年又再次面對這情景。為何不派遣賢德之人遍布四海,希望能讓兒童們歡快地迎接賢官。您不僅再次被任命為官,還聽聞再次持節任職。您治理地方已久,百姓安定就會受到教化,天子對此定有深思熟慮。
歲甫移:指剛過一年。
德星:喻賢德之人。
竹馬:兒童游戲時當馬騎的竹竿,后常用來指代兒童歡迎賢官。
使君:漢時稱刺史為使君,后為對州郡長官的尊稱。符仍剖:古代帝王授官、封爵或調遣軍隊,用符為憑信,剖分為二,雙方各執其一,這里指再次被任命為官。
刺史:官名。節再持:再次持節,持節是古代使臣或官員出行時所持的憑證,這里指再次任職重要官職。
九重:指天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去年冬天詩人曾為留尚書送行,一年后留尚書再次任職相關官職。當時可能處于社會需要賢能官員治理地方、安定百姓的時期,詩人創作此詩表達對留尚書的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留尚書再次任職的肯定和對其治理地方的期望,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表意直白。它反映了當時社會對賢官的渴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人對吏治的關注。
多病帶圍寬。未到衰年已鮮歡。夢破小樓風馬響,珊珊。缺月無情轉畫欄。
涼入苧衾單。起探燈花夜欲闌。書冊滿床空伴睡,慵觀。拈得漁樵笛譜看。
春在畫橋西。畫舫輕移。粉香何處度漣漪。認得一船楊柳外,簾影垂垂。
誰倚碧闌低。酒暈雙眉。鴛鴦并浴燕交飛。一片閑情春水隔,斜日人歸。
清夢重游天上,古香吹下云頭。
簫聲三十六宮愁。高處花驚風驟。
客路羈情不斷,闌干晚色先收。
千山濃綠未成秋。誰見月中人瘦。
夜帆初上。準擬今朝過越上。
及到今朝。卻被西風挫一潮。
丈亭一處。要得縱觀贏得住。
行止皆天。誰道人生客路難。
汀蓼收紅,井梧凋綠,嚦嚦征鴻南度。靜聽寒砧,悶敧孤枕,蟾光夜深窺戶。露暗滴、芭蕉重,瀟瀟本非雨。
砌蛩語。怎知人、漏長無寐,因念游子,路修道又阻。
早起懶晨妝,自秋來、眉黛誰嫵。凈幾明窗,但無憀、空對蠻素。
早知伊、別后恁久,悔教伊去。
帳前草草軍情變。月下旗旌亂。
褫衣推枕惜離情。遠風吹下楚歌聲。正三更。
撫鞍欲上重相顧。艷態花無主。
手中蓮萼凜秋霜。九泉歸路是仙鄉。恨茫茫。
垂楊得地,在樓臺側畔,無人攀折。不似津亭舟系處,只伴客愁離別。
絲過搖金,帶鋪新翠,雅稱鶯調舌。芳筵相映,最宜斜掛殘月。
卻得連日春寒,未教輕滾,一片庭前雪。應恨張郎今老去,難比風流時節。
醉眼渾醒,愁眉都展,舞困腰肢怯。有時微笑,把伊綰個雙結。
層層樓閣薰風暖。花里香苞短。清芬不逐火云消。看了一重姿媚、一重嬌。
幾回池上尋芳徑。驚見波中影。似將千葉再苞封。腸斷昭陽一笑、付飛鴻。
歸去去。風急蘭舟不住。
夢里海棠花下語。醒來無覓處。
薄幸心情似絮。長是輕分輕聚。
待得來時春幾許。綠陰三月暮。
秋徹檐花,吟苦硯海,日長多費茶煙。懷芳心苦,持此過年年。
雨外飛紅何許,應流到、采綠洲邊。銷凝處,別離情緒,正是海棠天。
吹花題葉事,如今夢里,記得依然。料歸來、鶯居春后,燕占人先。
誰念文園倦客,琴空在、懶向人彈。愁何極,楚天老月,偏是到窗前。
晚涼倦浴,素妝薄試鉛華靚。凝定。似一朵芙蓉泛清鏡。
輕紈笑自拈,撲蝶鴛鴦徑。嬌懶。金鳳亸、斜敧翠蟬影。
冰肌玉骨,襯體紅綃瑩。還暗省。記青青、雙鬢舊潘令。
夢想鸞箏,后堂深靜。何日西風,碧梧金井。
二十年前。君家桃李,種滿螺川。
凜凜英風,真如小范,不數梅仙。
薰風吹送朝天。指何物、裝添去船。
千首新詩,一輪明月,兩字清廉。
家在明山南住。
身在明山西路。
回首碧云端,自笑不如飛鶩。
飛去。飛去。
飛入明山深處。
向曉銀瓶香暖。宿蕊猶殘嬌面。
風塵一縷透窗眼。恨入春山黛淺。
短書封了憑金線。系雙燕。
良人貪逐利名遠。不憶幽花靜院。
江郵湘驛。問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馬首搖搖經歷處,多少山南溪北。
冷著煙扉,孤芳云掩,瞥見如相識。相逢相勞,如癡如訴如憶。
最是近曉霜濃,初弦月掛,傅粉金鸞側。冷淡生涯憂忘樂,不管冰檐雪壁。
魁榜虛夸,調羹浪語,那里求真的。暗香來歷,自家還要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