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宋伯潛
學有南軒派,文仍二宋家。
泉源端有本,玉立更無瑕。
儻遂成三徑,當從讀五車。
朋游有如此,未恨落長沙。
學有南軒派,文仍二宋家。
泉源端有本,玉立更無瑕。
儻遂成三徑,當從讀五車。
朋游有如此,未恨落長沙。
學問傳承著南軒學派,文章有二宋的風采。學問如同泉水有源頭根本,人品如玉般純凈無瑕疵。倘若能歸隱田園,我定當跟隨你博覽群書。有你這樣的朋友交往,就算被貶長沙也不遺憾。
南軒派:指南軒先生張栻所創學派。
二宋家:指宋庠、宋祁兄弟,二人以文章著稱。
泉源端有本:比喻學問有根源。
玉立:形容人品德高尚、儀容美好。
儻:同“倘”,倘若。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五車:形容書很多,出自“學富五車”。
落長沙:可能指被貶到長沙,這里是泛指處境不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人生境遇不佳之時,結識了學問和人品俱佳的宋伯潛,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欣賞和與之交往的欣慰。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友人宋伯潛的學問和品德,突出特點是善用比喻和典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真摯的情誼和高雅的志趣。
胸中炯明月,一照萬緣空。蟬蛻云霄表,墮地為儒宗。
八月離長安,二月返鄉社。銜泥雙燕兒,依舊簾攏下。
珠佩凌波,金莖承露,素膚綽約如雪。姚女幽嫻,湘靈哀怨,額鈿檀暈一捻。囅然微笑,試回首、華鬘小別。玲瓏嬌玉,重譜鈞天,八瑯敲徹。步虛曉入瑤臺,黃竹歌殘,翠篷塵絕。青鳥難歸,絳河遠隔,煙冷沙昏冰結。那人何處,又誰省、游仙夢折。香云伴我,銀蒜春風,半簾淡月。
星織烏同織,鶴閑鷗亦閑。問君離俗久,何事落人間。末伏秋無雨,殘歊晝掩關。寒泉聊洗耳,清冷似吾山。涼飆將透齒,烈火謝燋唇。壁織梭梭應,檐珠顆顆勻。隱憂成獨樂,淺笑換深顰。更上藐姑射,問途冰雪人。
仙崖老桂凜風霜,嫩柳夭桃敢放狂。十載長懷人似玉,幾時再與子同裳。青山遁跡心常泰,黃閣憂時鬢易蒼。日邁月征隨所遇,肯教大道草茫茫。
郁孤臺上望,了了見西江。山色奇無盡,灘聲怒未降。帆檣通九域,形勝控南邦。雄略憑君在,寧為鼎可扛。
閑云不作雨,天意恣悠揚。變化隨風勢,浮華借日光。最宜真逸玩,不慰老農望。薄暮渾忘散,依依綴月旁。
不見紅衣映綠苔,夜長疑有鷺飛來。蕊珠宮冷香云濕,魚藻池深素錦開。太乙馭風搖翠楫,飛瓊乘月出瑤臺。露華似慰相如渴,分得金莖滿玉杯。
家在平陵素業空,東門無意傍瓜叢。誓捐寶玉三秦利,恥與侯王五道功。冠敝可能勝怒發,肩臞猶有訝重瞳。夜觀太白孤城上,擊筑酣歌入沛中。
礱得龍文不種瓜,耳根偏解聽寒笳。文章青史傳孤管,天地浮生任客槎。走馬始知秦地月,逢人方羨武陵花。解空更欲同君語,卻愛劉協學出家。
黃果樹前奇景開,遙看瀑布掛高崖,隔溪珠玉忽飛來。鳥語花香同縹緲,山光水影共徘徊,亦真亦幻費疑猜。
佐時興王,根本重任。式贊治平,畫一之政。謙謙其退,翼翼其恭。一代元臣,高朗令終。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誰染玉肌豐臉,做燕支顏色。送春風雨最無情,吹殘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喚小鬟催拍。
拮據不可任,薙葺遂斯隱。此生與物遷,秋風吹□蕣。清涯錯冰花,梧筱多凄韻。河宿縆高臺,纖阿蕩無暈。恒抱今故心,盈虧誰與問。張君既敞博,黃子復凊溫。井閏列歐徐,坐注菁華潤。斟酌盈尊酒,洗我胸中吝。務為良夜觀,庶遣白駒詠。
春燈欲盡曉雞啼,殘月影中征馬嘶。為語相逢不消喜,相逢終有道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