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趙路分善應三首 其二
公就專城養,我安陶令廬。
幾因州府入,得侍笑談余。
課誦列童稚,戚休詢里閭。
高堂朝夕望,寧復象平居。
公就專城養,我安陶令廬。
幾因州府入,得侍笑談余。
課誦列童稚,戚休詢里閭。
高堂朝夕望,寧復象平居。
您就任一城之長頤養,我安居在如陶淵明般的草廬。多次因到州府辦事,得以陪侍在您談笑之余。您督促孩童誦讀,關心鄉里百姓的憂樂。家中高堂朝夕盼望,怎料再難恢復往昔的平常生活。
專城:指主宰一城,通常指州郡長官。
陶令廬:陶淵明曾任彭澤令,這里借指隱居之所。
課誦:督促誦讀。
戚休:憂愁和歡樂。
里閭:鄉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挽詩,趙路分善應去世,詩人為表達對他的悼念而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但友人的離世給詩人帶來了情感上的沖擊。詩人與趙路分有一定交往,在其任專城時,詩人常能與之相處,對他的為人和事跡有所了解。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趙路分,突出特點是通過日常場景的描述展現逝者的形象和與詩人的情誼。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江邊楊柳正蕭條,游子秋深放小舠。
故國明晨空對菊,他鄉何處獨題糕。
寒潮帶雨催蘭槳,霜葉隨風戀布袍。
此去不須尋往跡,越王宮殿總蓬蒿。
妒雨愁風薄命天,多情無那短因緣。
花從蝴蝶魂中死,月向鴛鴦夢里圓。
空有音書傳錦字,更無消息卜金錢。
蕙帷半揭流蘇冷,觸自焚香抱枕眠。
百年懷抱竟何成,倉卒羈魂恨未平。
客里一棺憑友葬,邊荒八口仗誰生。
義當身任無他諉,淚為家貧暗自傾。
杯酒酹君君有識,九泉應鑒故人情。
際天黑箐墜斜曛,龍氣騰空作火云。
山勢百支垂海盡,江流雙派到樓分。
豪游有約青絲鞚,韻事無心白練裙。
欲作逢場竿木戲,娵隅蠻語笑參軍。
東平王家足喬木,中有老槐寒更綠。拔地能穿十丈云,盤空卻蔭三重屋。
憶昔前王初種時,高門駟馬相追隨。五朝恩露簪纓重,四世威聲草木知。
世間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向月長留宿鳳巢,排霜故作蟠虬勢。
舞袖飛花繞北堂,屯陰列戟森成行。碧窗雨過看秋霽,紗帽風低坐晚涼。
古來匠石須廊廟,堂中絲竹應同調。馮氏空傳大樹名,王公豈待三槐兆。
木天老朽舊通家,樹猶如此我堪嗟。愿公人好樹亦好,長共河山閱歲華。
吾生四十已侵尋,獨喜年來不動心。世事升沉君會否,人間春去落花深。
沂上風光點獨知,陶然寧復嘆春移。吾人老大知何用,仰止前賢須及時。
春渚秋潭不可尋,回頭城郭礙高林。
但知自白三分鬢,更與誰論一寸心。
紅粉淚痕消片玉,故人情分重千金。
臨岐不忍醒時別,一任玻瓈酒盞深。
荒城孤絕處,
猶指玉鉤亭。
涼月遍宜上,
江南山更青。
絲藕縈愁抱。悶懨懨、畫屏無睡,坐看天曉。玉鏡塵封釵股折,涼煞蜻蜓翠小。嘆容易、詠花人老。錦瑟年華如水逝,剩紅冰、漬滿烏闌稿。幽夢醒,怨啼鳥。
清風明月雙溪棹。憶當時、凌波顧影,鬢鴉低照。怊悵彩鸞仙去后,秋雨今年更早。早一架、牽牛開了。儂是傷秋兼惜別,鎖連環、恨葉眉慵掃。琴韻絕,伯牙調。
門對南臺第幾峰,流泉一道曲如弓。夜來風雨知多少,曉起依然掛玉虹。
卜筑須同蔣詡鄰,清泉白石本來親。風塵一落難回首,多少園林待主人。
萬里題詩到薜蘿,不知秋色傍人過。他時九曲能相訪,與爾中流聞棹歌。
踽踽涼涼,凄凄咽咽。無端又是春三月。東風何處系相思,枝頭堆滿丁香結。
歲歲年年,花花葉葉。妖嬈不改芳菲節。人兒卻換舊時顏,恁教抵死心如鐵。
君見陳夫子,懸知問我能。
江鷗慣眠草,野雁怯逢矰。
矯首困疾首,折肱懷曲肱。
攜家能有弟,托死豈無朋。
悶紅顰翠,惜流年、忍對艷陽時節。白玉樓成人去后,兩地音塵都絕。
鸞鑒分飛,夢云零亂,歡意今衰颯。墨痕紅淡,憶曾題遍紅葉。
須信后約難憑,臂嚙鬟剪,也只成虛說。滿眼凄涼無限事,付與丁香愁結。
欲語情酸,臨岐步懶,悵望蘭舟發。出門誰伴,淚昏一片孤月。
雨聲來夜壑,天惠洽秋成。自有神龍作,那同旱魃爭。
白波俄滿眼,黃稿盡回生。六事桑麻責,君王本圣明。
兒童沉蜥蜴,道士召風雷。人事空多枉,天心自欲回。
時非湯世運,地薄楚人哀。云漢憂方劇,聊輸笑口開。
山鎖松行一徑遙,
峰回樓殿更岧峣。
飛來雙鶴知何處,
只有泉聲下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