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日復雨偶成
秋旱連冬勢未平,何期小雨趁元正。
休論忽忽生為樂,且對欣欣木向榮。
已分終身樂貧賤,自無岐路覓功名。
獨于詩律存余習,三日不談荊棘生。
秋旱連冬勢未平,何期小雨趁元正。
休論忽忽生為樂,且對欣欣木向榮。
已分終身樂貧賤,自無岐路覓功名。
獨于詩律存余習,三日不談荊棘生。
秋天到冬天一直干旱的情況還沒結束,沒想到在正月初二下起了小雨。別再說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話,且看樹木生機勃勃的樣子。我早已安于一生貧賤,自然不會去另尋途徑謀求功名。只是對作詩還保留著舊習慣,三天不談論作詩就覺得心里像長了荊棘一樣難受。
元正:正月初一,這里指初二。
忽忽:形容時間過得快,也有失意的意思。
分:料想、甘愿。
岐路:岔路,比喻謀求功名的不同途徑。
詩律:詩歌的格律,這里指作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處于秋冬連旱的時節,詩人面對干旱后降雨的情景有感而發。可能詩人一生仕途不順,從而安于貧賤,專注于作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貧樂道、不追求功名,鐘情于作詩的情懷。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態度和精神追求。
詩人今代謝宣城,舉手新年章子平。
雨剩風殘忽春暮,花催草喚又詩成。
五湖煙水三冬臥,萬里云霄一日程。
老里睡多吟里少,舊來句熟近來生。
初退生衣進熟衣,新涼只與睡相宜。
草爭人跡微疎處,荷怯秋風欲動時。
又是一年將過眼,如何兩鬢不成絲。
中元節后新來懶,草冊才抄第二詩。
古聲彈九寡,妙學足三多。
十載才重見,百年當幾何。
入州非不肯,出伏即相過。
安得看云語,金盆仄白河。
六花不放一塵生,晴后猶余十日凝。
新月未光輸與雪,夜風盡冷只留冰。
候迎銀漢槎頭客,挑盡玉蟲窗下燈。
紙帳蒲團地爐煖,自憐不及草庵僧。
積雪偏工霽后凝,不妨冷極不妨清。
靜聞簷滴元無雨,倒掛冰牙未怕晴。
獨往獨來銀粟地,一行一步玉沙聲。
圃中散策饒君強,敢犯霜風上古城。
萬金家書寄中庭,牘背仍題雙掩并。不知千里寄底物,白泥紅印三十瓶。
瓷瓶淺染茱萸紫,心知親賓寄鄉味。印泥未開出饞水,印泥一開香撲鼻。
江西山間黃羽衣,純綿被體白如脂。偶然一念隨世網,身插兩翼那能飛。
誤蒙諸公相俎豆,月里花邊一杯酒。先生與渠元不疎,兩年眼底不見渠。
端能訪我荊溪曲,愿借前籌酌酃淥。
危亭俯涼囿,落葉日夜深。
佳菊獨何為,開花得我心。
韻孤自無伴,香浄暗滿襟。
根器受正色,非緣學黃金。
獨違春光早,而俟秋寒侵。
豈不愛凋年,坐令淹寸陰。
奈此清苦操,媿入妍華林。
向來朱碧叢,亦復悴斯今。
清霜慘萬象,幽芳耿森森。
持以壽君子,聊爾慰孤斟。
度暑過于歲,初涼別是天。
獨穿秋露草,來看曉風蓮。
病骨殊輕甚,幽襟一灑然。
不妨聊吏隠,何必更林泉。
我昔騎鳳超九疑,今復御風登會稽。
禹穴下窺正深黑,地老天荒知是非。
好峰高處偏薄霧,秋熱苦時恰輕雨。
回頭卻望昭陵松,云氣成龍或成虎。
筆硯工為祟,湖山苦約盟。
坐忘非圣處,行樂且吾生。
一笑誰當會,孤斟句恰成。
何時卻乘興,雪外叩柴荊。
波走痕痕日,江呈岸岸秋。
清流堪數石,淺涉不須舟。
野菊知何喜,迎風舞未休。
歸涂愁欲暮,未暮我何愁。
臘傍梅梢盡,春從水底歸。
草拳擎雪健,桃糝隔年肥。
夜夜還鄉夢,心心逐雁飛。
誰言五斗米,便勝北山薇。
孤嗜難眾悅,今聽非昔弦。美人西山秀,蕨茹飲澗泉。
雪蓑韞明月,冰棹刺野船。寶祲耿不掩,球聲忽復珊。
聞者已瞠若,鬻之諒悠然。良瓌彼何憎,擊缶俗所便。
老我詎能聰,妙音誤至前。古人子所思,而我豈古賢。
借不滿子賞,能不聊子嘆。故家富彥士,梧竹映芝蘭。
紫余乃祖橐,朱遍群從轓。迅趾豈地行,逸翎當云鶱。
勗哉摶羊角,何必懷西山。
吏散庭空便悄然,不須休日始偷閑。
鷗邊野水水邊屋,城外平林林外山。
偶見行人回首卻,亦看老子立亭間。
暮蟬何苦催歸急,只待涼生月半環。
銀屋瑤階頃刻成,緩飄急灑總無聲。
屑云作粉如何濕,雕玉為花乃爾輕。
空里仰看元不見,日光未透不妨晴。
滿庭更遣遲銷著,剩借書窗幾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