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簽判丈因旱而作及喜雨二詩 其二
在家乃慮國,此事古人風。
蚤作欣聞雨,歡謠欲助農。
不須詢父老,斷可驗兇豐。
藥裹從茲屏,詩筒要數通。
在家乃慮國,此事古人風。
蚤作欣聞雨,歡謠欲助農。
不須詢父老,斷可驗兇豐。
藥裹從茲屏,詩筒要數通。
在家中也憂慮著國家,這是古人的風范。早起欣喜地聽到雨聲,歡快的歌謠想要助力農事。不用去詢問父老鄉親,就可判斷年成的好壞。從此收起藥包,要多次傳遞詩筒交流詩作。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簽判丈:對簽判的尊稱。簽判是官職名。
蚤作:早起。蚤,通“早”。
斷:決然,一定。
藥裹:藥包。屏:摒棄,收起。
詩筒:古人盛詩稿的竹筒,也指傳遞詩稿。
可能創作于當地遭遇旱災之后,詩人在家心系國家和農事。當喜雨降臨,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喜雨緩解旱情、帶來豐收的期待和喜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憂國憂民、關心農事的情懷,以及對喜雨的期盼和豐收的祝愿。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高尚品格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小隱只都城,靈襟晚更清。春秋登耄耋,身世際升平。杖屨興亡事,溪山去住情。壽堂秋宴合,蘭畹入殊馨。
枌社長鄰二郡隅,盈盈一水隔樵湖。他鄉并引秋懷切,薄宦猶難晝錦俱。共喜新恩天語煥,卻看后會月華孤。漢家除目朝朝下,佇聽遷鶯復就途。
籠煙弱柳絲如帶,鶯梭織就朱闌外。芳草意綿連,王孫醉欲眠。新蘿蔭古壁,牛背斜陽笛。杜宇月三更,凄清分外明。
情見酣,佳期但促,怎覓長生計。蓍草讖,蓮花偈。山有寺,佛多靈,知君意。階勞玉趾,云拽羅衫,林密梵音微。十里紅墻,綿延隔世。涌泉冽。盈池荷小,幾朵清漪綴。僧撞鐘、沖人耳。燃檀兮、三柱香灰。龕前默禱,佑卻今緣,千萬莫別離。經許白首,三生不移。
攘絲奪麥人爭略,烘日吹風天有年。湯餅元非小人腹,繭絲都作大夫賢。
吳興舊事足弦歌,爭比康侯義問多。地盡鄣西開化日,天移閩海作恩波。
徑石杈枒走亂流,顛敧古木亦相樛。危峰仄疊幾千轉,縹緲惟看白霧浮。
宓妃生洛浦,游女出漢陽。妖閑逾下蔡,神妙絕高唐。綿駒且變俗,王豹復移鄉。況茲集靈異,豈得無方將。長袂必留客,清哇咸繞梁。燕趙羞容止,西妲慚芬芳。徒聞殊可弄,定自乏明珰。
江心浮玉郁嵯峨,上下樓臺浸碧波。萬古乾坤勞砥柱,四圍冰雪涌青螺。人登絕頂天應近,僧住幽厓地不多。古鑒堂前獨吟眺,數聲啼鳥隔煙蘿。
理財無管晏,言利析秋豪。吐論千人廢,摩空六翮高。未簪安世筆,先佩呂虔刀。楚澤東風勁,寧辭攬轡勞。
淮水西風吹白蘋,丹楓黃葉總愁人。糕糍已入荊州俗,舴艋何時越水濱。幸有故人同綺席,可無佳句慰芳辰。清吟來擬追韋曲,一笑臨風岸葛巾。
三年勞佐郡,每得接清芬。不欲石門水,何殊銅柱勛。仙人能有政,令子復飛文。千里趨庭日,英才莫不聞。
韙軒從此入山深,阿阮同途反奮岑。老大分攜朋友意,死生契闊弟兄心。碧云悵望家千里,白發瓢零酒一斟。歲晚情懷易感觸,不堪衰淚忽沾襟。宿秧青碧稚秧黃,長葉抽苗勢已張。田就再耘秋有準,水收積潦旱無傷。老牛引犢挨籬臥,新燕將雛貼水翔。一壑一邱吾亦有,誰憐留滯尚他鄉。
闕下陳情拜至尊,天書賜告出都門。星郎舊掌銓衡寄,黃壤新沾雨露恩。奕葉遺芳今日見,百年喬木幾家存。嗟余亦忝簪纓后,世澤荒涼愧子孫。
寄跡天涯久未歸,孤城霜日慘無輝。苦吟易老計何拙,濁酒驅愁功亦微。兵氣橫關催走檄,仙云繞闕護垂衣。自從河套停邊議,將相于今遠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