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謝湯司諫二首 其二
章水清初漲,梅花雪正飛。
不惟催我去,似亦待公歸。
有弟能頻說,高情真見幾。
男兒出處耳,麟閣與漁磯。
章水清初漲,梅花雪正飛。
不惟催我去,似亦待公歸。
有弟能頻說,高情真見幾。
男兒出處耳,麟閣與漁磯。
章江剛剛開始漲水,梅花在雪中紛飛。這景象不僅催我離去,似乎也在等待您歸來。有弟弟能時常說起您,您高尚的情懷真能洞察先機。男子漢不過是出仕與隱居的選擇罷了,要么建功立業登麟閣,要么隱居垂釣在漁磯。
章水:河流名。
不惟:不僅。
見幾:洞察事物細微的動向。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麟閣:即麒麟閣,漢宣帝曾圖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麒麟閣,后以“麟閣”表示卓越的功勛和最高的榮譽。
漁磯:可供垂釣的水邊巖石,代指隱居生活。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章水之畔,看到章水漲潮、梅花飛雪的景象,聯想到友人湯司諫,從而引發了對人生選擇和友情的感慨,進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湯司諫的情感及對人生出處的思考。詩中借景抒情,情感真摯,以“麟閣與漁磯”的對比體現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友情的珍視。
出無王事牽,入不治居舍。蒿藜入墻屋,塵垢變幾架。糟糠茍無憂,智力取自暇。逢詩即廢日,得客輒忘夜。積懶遂成性,習勤反如詐。幾不類怠傲,愧恥將何謝。身非爵與官,車馬久不謀。家無田倉儲,雀鼠非我仇。朝出從人居,詩書講前修。暮從兒子嬉,歡笑何所憂。間將筋力疲,懶使志慮收。斗糈尚煩送,誰謂能無求。自吾暨陽居,已見月四周。流年不我謀,寒暑忽已遒。老來何足嘆,茍死固可羞。子今用力薄,暮齒將何收。斯道久泯泯,斯人固悠悠。歸豚非吾心,在禮惡不酬。從人效屈伸,俯仰不自由。于命有當然,信矣何足羞。
素練平鋪淡蕩風,驪龍飛躍蕊珠宮。光浮合浦連銀漢,冷浸瑤池洗玉虹。海客槎來牛斗犯,鮫人綃斷水云空。相逢萬頃冰壺共,蓬島依稀指顧中。
鳴鳩村暗曉寒天,白水交流亂野田。落盡殘紅春不管,一川風雨閣榆煙。
蘆花瑟瑟雁來時,秋盡天涯鬢有絲。萬里烽煙歸夢斷,披圖撩亂是鄉思。
正月樓船過大江,海風吹雨灑船窗。云消虹蜺橫山閣,潮落黿鼉避石矼。闕下諫書誰第一,濟南名士舊無雙。湖陰暑退多魚鳥,應勝愁吟對怒瀧。
汝弟來傳說,朝儀熟見聞。克家嚴志操,事主致恭勤。騎射新從武,優閑更學文。令余沈痼釋,覺此老懷欣。
輕花灑灑鳳凰枝,錦繡聯篇百韻詩。羔酒千金歌吹樂,山城正屬太平時。
報答春光酒一卮,貧中無酒著春欺。作詩細與東風道,未必東風肯要詩。
達者端居東海邊,重樓高榻臥風煙。想應草木扶疏下,和得淵明孟夏篇。
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但愿君王誅宰嚭,不愁宮里有西施。
閩海歸來闕下游,忽從圜土作拘囚。文章何用追韓馬,義烈徒勞著李劉。衰病母妻何所倚,嬌癡兒女未知愁。萇弘有血終成碧,歲歲春風草際浮。
秋陽收盡枝頭露,烘綻青囊翻白絮。田婦攜筐采得歸,渾家指作機中布。大兒來覓襦,小兒來覓褲。半擬償私債,半擬輸官府。竹籠旋著活火熏,蠹蟲母子走紛紛。夭鐵碾出瑤空雪,一弓彈破秋江云。中虛外從搓成索,晝夜踏車聲落落。車聲才冷催上機,知作誰人身上衣。小女背面臨風泣,憶曾隨母園中拾。
天有風云不測間,或吾明日竟無錢。將持野老生苔耜,去辟深山失主田。
小雨疏疏夜放舟,朝來白苧不勝秋。出門卻怪青泥滑,定是元龍不下樓。
兔魄移從海上來,玉龍水底誤疑猜。夜深鱗甲驚飛動,萬顆驪珠脫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