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建寧韓尚書二首 其一
今代韓夫子,頻年刺兩州。
官崇古常伯,地重漢諸侯。
父老記茂宰,山川皆昔游。
懸知里閭化,不待教條修。
今代韓夫子,頻年刺兩州。
官崇古常伯,地重漢諸侯。
父老記茂宰,山川皆昔游。
懸知里閭化,不待教條修。
當今時代的韓夫子,連年擔任兩個州的刺史。官位尊崇如同古代的常伯,任職之地重要可比漢代的諸侯。當地父老還記得您這位賢能的地方官,山川都是您昔日游歷過的。可以料想您能感化鄉里百姓,不必依靠教條來整治。
韓夫子:指韓尚書。
頻年:連年。刺兩州:擔任兩個州的刺史。
常伯:周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后用為近臣的稱呼。
漢諸侯:漢代的諸侯,這里指重要的地方官職。
茂宰:賢能的地方官。
懸知:料想。
里閭化:使鄉里百姓受到感化。
教條:教令、規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韓尚書曾在兩州任職,詩人可能是在聽聞其政績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他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韓尚書為官賢能、治理有方。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賢能官員的認可和期待。
疊翠峰連漢,拖藍水接灣。浮生非是夢,真境且舒顏。
機息鷗來狎,天空云去還。樹煙籠梵剎,花雨點禪關。
清籟鳴幽壑,畫圖開遠山。何須覓身外,此即異人間。
不見龍歸洞,曾聞猿獻環。孤峰點黛色,天外露云鬟。
香剎出諸天,攀躋磴道懸。松篁蒙嶺密,猿狖躍峰聯。
積蘚行防躓,垂藤幘慮牽。林昏疑虎伏,壑靜似龍眠。
孤磬巖間發,明燈樹杪然。飛騰驅白象,結構擁青蓮。
探討今辰得,皈依夙愿便。晚來催解纜,乘月下江煙。
顏公筆法有家法,
豪錐料得皆千金。
聞道分張遍親友,
可能乞我助呻吟。
春風吹錦溪,秀色盤孤島。花落滿蒼苔,莫遣家童掃。
振衣陟高臺,嵐光翠欲滴。半夜春雨來,飛泉瀉石壁。
高岡有五石,石石皆生云。晏坐松根下,前林正夕曛。
怪石眠芳蘚,危橋傍草亭。寥寥人境外,花塢帶春星。
曉步遷鶯林,鶯聲何睍睆。把酒坐垂楊,不覺歸來晚。
峴山奇境饒,古洞藏幽谷。云深不可尋,但借玄猿宿。
山中石作門,迫窄不可步。回首望藤蘿,迷卻來時路。
風生松壑中,濤聲聒人耳。中有綠發翁,長伴赤松子。
看久須扶立
行貪遂失歸
誰能終不睡
爛醉羽觴飛
四年牛馬走風塵,
浩劫茫茫剩此身。
杯酒藉澆胸磊塊,
枕戈試放膽輪囷。
愁彈短鋏成何事,
力挽狂瀾定有人。
綠鬢漸凋旄節落,
關河徙倚獨傷神。
霸越功還罪,亡吳策獨奇。
黃金重鑄像,我欲鑄蛾眉。
月上妝樓花影偏。
花濃月淡映湘簾。
愛月憐花人未眠。
整花鈿。
學拜深深花月前。
異時生出鬼門關,
及去宜州竟不還。
意者早知名是累,
持鋤應只在家山。
佇看長空垂巨澤,
直教四海盡豐登。
老人何事欲沾巾,
不怨官家賦役頻。
手指門前桑棗地,
已荒三十四回春。
舊德凋零盡,惟公尚典型。
遂無宣室對,徒有景鐘銘。
志欲兼三代,文皆刺六經。
何由瞻傅說,但覓泰階星。
義苑曾深入,詞源更力探。
經綸黃閣再,宥密紫樞三。
盛德今誰似,高名古所慚。
傷心舊賓客,望哭府潭潭。
憶昔平原客,曾叨十九人。
懷沙正愁苦,負土更悲辛。
冊府三年滯,樞庭一見新。
今來揮涕淚,為國惜良臣。
廬江推治行,
歷下識吾徒。
裾向何門曳,
輿曾大府趨。
芝山瞻霍岳,
淮水過鄱湖。
知爾淩云賦,
風流在漢都。
憶昔吾家,有萬卷樓,城西毫村。自江陵道盡,牙簽半失,感陽焰熄,玉軸猶存。借去一瓻,亡來三篋,墨化妖螭赴海門。無多剩,似亂馀故舊,賣后田園。
叢編暇日還捫。與藥裹零星曝滿軒。任半生穿穴,碎同蠹蝕,有時發作,陡若龍掀。貧極須捻,老來怕讀,閒對秋陽自較翻。吾休矣,亟束書高閣,且曬吾裈。
吳姬采蓮漾銀塘,打槳驚起雙鴛鴦。
鴛鴦飛散入遠沚,千柄紅蓮綠云里。
綠云覆渚菡萏秋,花開出水過人頭。
過人頭,入花去,棹謳一曲不知處。
折得蓮花笑語歸,香風一剪吹羅衣。
蟬外西風風外葉,
雁邊落日日邊云。
詩仙世界無疆埸,
一片青山共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