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施文叔三首 其三
資福我跨蹇,智門分命車。
那知畢世隔,但惜數年疏。
此士豈復有,余生誰與居。
遺文好收拾,驥子記憐渠。
資福我跨蹇,智門分命車。
那知畢世隔,但惜數年疏。
此士豈復有,余生誰與居。
遺文好收拾,驥子記憐渠。
我騎著跛腳的驢子到資福寺,在智門分別乘坐著不同的車。哪里知道從此就陰陽兩隔,只可惜這幾年關系疏遠了。這樣的賢士哪里還會再有,我余生能和誰共處呢。要好好收拾他遺留下來的文章,記得憐惜他的兒子。
跨蹇:騎著跛腳的驢子。
分命車:分別乘坐不同的車。
畢世隔:指陰陽兩隔。
驥子:良馬之子,比喻優秀的子弟,這里指施文叔的兒子。
憐渠:憐惜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施文叔去世后所作。當時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但對于詩人來說,友人的離世是一件悲痛的事,創作此詩時心境哀傷、惋惜。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友人施文叔。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現實的交織,將對友人的懷念和痛惜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
如何塵外侶,亦受世間名。佛果修無漏,官階號不更。紫衣宮錦制,丹誥法音迎。為問酬恩地,朝朝梵誦聲。
輕帆載曉月,和夢到揚州。木落山光寺,江橫北固樓。漫拋王倕隱,虛有十年游。尚勝劉師命,才因越女留。
初聞小隊駐吳江,忽漫花溪隱畫艭。細柳尚虛金鎖甲,前茅時緩碧油幢。南中舊部思馳義,塞上新城喜受降。倘寫云臺須第一,如論國士總無雙。
螭陛趨朝星在戶,鑾坡出直日沉城。鄉書欲寫渾無暇,千里懷思獨此情。
小樓偏得近高居,酒熟常蒙隔壁呼。最喜家庭多壽豈,不妨窮達有乘除。古人可作歸元亮,實事堪陳陋子虛。飲到酣時情已洽,天寒何必更投壺。
檐外嬌禽三兩聲,透窗爽氣繞床清。夢中昵語方回味,一束晨曦潑眼明。
使者持節瀟湘回,三吳消息愈堪哀。蛟螭蓋飲太湖水,麋鹿又上姑蘇臺。組練征兵已百戰,艱危報主須群才。君看眼底紛紛者,躍馬臥龍安在哉。
海外蠻邦,天涯孤客渾難渡。千里云樹,家國知何處。煙水茫茫,不見來時路。人非故,新愁無數,誰得朱顏駐。
流水出云根,遙通古寺門。山深僧少俗,人靜市如村。馬渡知長淺,魚行見不渾。多情溪上月,歸路照黃昏。
一到茆山三日留,滿山風雨過中秋。云行松樹高低見,日落澗水東西流。外史相邀登菌閣,此身只合往瀛洲。它年叢桂結招隱,野服愿隨麋鹿游。
子少閭單自爾憐,庭過閫外路三千。洞簫作頌吹新月,烽火緘書寄舊年。薄雪勿悲黃草興,幃燈姑讀白華篇。同云若散桃花水,已望春耕到甫田。
豆苗引蔓上疏籬,桐樹吹花落釣磯。老我田園閒處好,故人書札近來稀。掛巾蘿薜看云起,沐發滄浪待日晞。只怪平生詩癖在,形骸消瘦不勝衣。
一寮峰絕處,一衲一吟身。忽爾有生內,寂然無此人。風翻破經卷,云護舊床茵。只有青山在,如如似佛真。
同試五題為縣吏,共求三字作詞臣。西垣謫宦何須恨,若比羅三是幸人。
破裘重補卻勝寒,暗減頭圍覺帽寬。數頃桑麻繞城路,每隨妓吏去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