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東臺寺
日日東臺寺,今朝一葦杭。
不關公事了,政以病軀妨。
大士遷居夢,寒爐得圣香。
世人空自異,吾道本何方。
日日東臺寺,今朝一葦杭。
不關公事了,政以病軀妨。
大士遷居夢,寒爐得圣香。
世人空自異,吾道本何方。
我天天都記掛著東臺寺,今天終于乘船前往。并非是公事已了,實在是被病體所阻礙才來得晚。菩薩仿佛在夢中指引我遷居,在寒冷的爐中我聞到了圣香。世人白白地彼此不同,我的道究竟在何方呢。
一葦杭:指乘船前往。杭,通“航”。
政:通“正”,正是。
大士:菩薩。
圣香:指具有神圣意味的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長期受公務或病體困擾,東臺寺在其心中是精神寄托之所,在某個機緣下得以前往,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或為對人生和精神追求的迷茫與探尋。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精神歸宿和人生之道的思索。其特點是將日常行程與宗教感悟、人生思考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內心世界。
勸君莫望楚云飛,一片云飛兩淚垂。
去歲尚傳鴻雁信,今年空念鹡鸰詩。
大刀折處心尤苦,半臂添來體更羸。
鼓笛謾將廳事聒,誰知里面有人悲。
呼爾群兒,示爾兒知。儉則本立,學則智資。
時逐勿逐,古圣是規。守道安貧,我所慕思。
競勢趨豪,我心實悲。毋謂放巧,毋謂謹癡。
毋謂惡小,乃以自欺。毋謂善小,棄而不為。
為善去惡,奮志乘時。少壯不力,老大何追。
爾父雖昧,所言則宜。永以為訓,無為我遺。
舊為沙泥場,今為流水域。
混混固有源,開導吾為德。
人心凝物欲,已有猶當克。
已去心源澄,活潑自無塞。
萬匯當其前,水鑒真明極。
徘徊此塘濱,永為立心則。
從來此地出高官,綺屋連云畫里看。
十里湖光多樣好,百年人事幾回殘。
菰蒲帶露枝猶濕,???逢晴把便干。
樂歲何妨歌樂職,簿書纏縛敢辭難。
行行涉南原,遙望北山岑。
上有千尺崖,下有高樹林。
高林轉幽隩,戛然啼雙禽。
流水自迅逝,白云澹無心。
策杖者誰子,閑來坐春陰。
相逢擇林下,攜手谿水濱。
對之兩無言,悠然鳴素琴。
素琴清且越,暢以披沖襟。
沖襟良自爾,那知春已深。
不數玄真與木難,也休翦彩綴林端。
五車自有神朝闕,萬寶非因賈送官。
老大已殘洄曲夢,推敲且作灞陵看。
忍寒袖手青燈畔,解字閑書胖與胖。
平生慣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畫戟看。
惟有寸心存惻隠,誰憐只手補創殘。
樹蔬人要畦畦潤,種麥農便隴隴干。
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誰道叫呼難。
睡起卸冠簪,園行獨自吟。
山昏知雨到,樹密覺春深。
竹外童相報,門前客見尋。
歸來即敗意,誰者是知心。
三里寥落秋夜長,老雞望星初引吭。
一聲二聲天沆漭,客夢初回猶惚恍。
三聲四聲天漸明,道上行人馬蹄響。
嗟爾行人人有心,心長面短誰能尋。
薛君脫走窘思慮,劉牧起舞豪精神。
勿言咿喔才滿座,中有嘆悲千萬個。
君知種種在此雞,只合雞聲塞天破。
吳中老翁百不忙,殺雞釀酒酬年光。
黃?輭暖蒲薦穩,日出三竿猶在床。
洞天杳杳白云低,古木叢陰路欲迷。
晝永并無人跡混,夜深惟有鳥聲啼。
雨昏草色寒侵院,風入松聲響亂溪。
隔宿尋幽心未愜,馬回山下日將西。
不用韓非騁說難,異同堅白謾多端。
恍迷千界現梵國,駢集萬妃驅女官。
要得彘生將罟沒,恐他鼉怪作城看。
道人宴坐蒲團上,外景常如內景胖。
九鎖扃仙窟,棲真隔茂林。
地靈泉石秘,巖古薜蘿侵。
屐踐東山勝,樽傾北海深。
主人娛客興,喚起玉龍吟。
南開數畝田,妻子共鋤耕。
比歲頗豐稔,仰天歌治弘。
憂貧本匪念,忘物自怡情。
遙憶執輿者,問津來上平。
何消黍稷薦馨香,三尺抬頭即昊蒼。
雨缶決來如此溢,風車輸與自然涼。
問他金玉堆成塢,更使珠璣積在箱。
逢卻年饑堪煮否,移民移粟定旁皇。
面擁旌旗鼓樂隨,誰知錦被裹瘡痍。
吏那秋斂充春賦,兵待朝輸作暮炊。
縮手判支窮措大,攢眉書準老沙彌。
此是履翁新活計,雁書多報故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