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貢院彭國壽以詩見示次韻奉酬
共閱文場幸小休,燕齋還我舊天游。
青燈影里消除夜,黃菊杯中漸送秋。
此念在家身在客,吾行非去坐非留。
諸公往往離懷惡,曾悟乘流過坎不。
共閱文場幸小休,燕齋還我舊天游。
青燈影里消除夜,黃菊杯中漸送秋。
此念在家身在客,吾行非去坐非留。
諸公往往離懷惡,曾悟乘流過坎不。
一同批閱文場有幸能稍作休息,回到燕齋讓我仿佛回到往昔自在遨游的時光。在青燈的光影里消磨著夜晚,在黃菊酒中漸漸送走秋天。心中想著家但人卻身在他鄉做客,我的行程既不是離去也不是停留。各位往往都懷著離別的愁緒,可曾領悟隨波逐流、歷經坎坷的道理呢?
文場:科舉考試的考場。
小休:稍作休息。
燕齋:作者休息的地方。天游:自在遨游。
青燈:指油燈,燈光青熒,故名。
黃菊杯:指菊花酒。
乘流過坎:隨波逐流、歷經坎坷。
“隆興”是宋孝宗的年號。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參與科舉閱卷期間,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面對秋景,結合自身客居他鄉的處境有感而發。當時科舉考試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文人對其十分重視,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既有工作的壓力,也有對生活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著詩人在科舉閱卷間隙的生活與心境。其特點是將閑適與惆悵、現實與感悟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宋代文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與思考。
戰城南,敵可滅。矢及遠,馬如鐵。火齊熾,水立絕。憤乘驕,鼓待竭。衛霍生,左賢折。饑餐肉,渴飲血。幕南空,漢恥雪。戰城南,敵可滅。
元章不作房山死,誰寫云山縑素里。耳畔如聞滴瀝聲,眼中似見嵐煙起。濃云朦?樹無根,澗水奔流野色昏。竟日風霾渾失晝,行人何處辨孤村。畫圖如此雖堪惜,莫貯囊中珍十襲。只恐時時風雨來,生綃一幅淋漓濕。
十五年來錦岸游,未曾行處不風流,好花長與萬金酬。滿眼利名渾信運,一生狂蕩恐難休,且陪煙月醉紅樓。
化人生里家常缽,細大投之總不遺。今我助緣維一偈,且煩持以供天衣。
疇昔號宗英,嵚崎恨莫平。晚同蓍用數,早負榜中名。握手雖疏闊,驚心隔死生。白頭慈母在,遙想若為情。
憶殺當年劉改之,風流曾賦秣陵詩。如今白骨埋青草,百詠何因爾得知。
憶在成都硯席同,天涯相望幾秋鴻。君生向我五年長,行色困人三月中。宦海積薪隨下上,客途飄梗定西東。艤舟不盡牽情處,太白樓前柳絮風。
閒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蝶夢覺來遲。誰喚起。簾外曉鶯啼。
春流雙澗深,曉色十峰陰。勝地青蓮宇,千年靜者心。焚香入空翠,鳴磬出幽林。去路白云滿,禪宮何處尋。
槁木心形大雅姿,我求相見話襟期。三生石上尋盟久,一片云間識面遲。梅下有童空放鶴,屋邊無竹可留詩。因知雪夜人回棹,豈是無心顧少微。
粉綃細剪綴枝條,無奈盈盈笑靨嬌。最是短籬遙認處,渾如臘雪未全消。
山童傳信到江鄉,滿紙云煙墨數行。西洛漫誇裴相國,南宮何羨米元章。四朝黃發身仍健,五岳丹梯興未忘。觀物素諳玄化理,不須重問九還方。
暑寒逢狹路,殊死一相爭。夜幕撕將裂,城云壓欲崩。天何多異象,世已少冤情。我且閉深戶,惟愁網不能。
芭蕉莫寒心欲折,密燭華光清夜白。春風吹夢正扶搖,□高墮落銀蟾穴。青鸞睡穩云委地,桂葉初齊香不□。千門萬戶金碧開,時時忽見如花妾。心清別殿聞□□,覺來殷枕哀怨聲。月廊花影無人問,金鴨香消風□□。
世人游武夷,往往思卜宅。一出清溪謝白云,山靈無計留雙屐。始信人間事可哀,幔亭佳宴不重開。浮生只愛紅塵老,人世難逃白發催。憐君棄家經幾載,服食還丹顏未改。已識仙都注有名,尚疑遺蛻函猶在。自入閩天誓不還,因緣合在武夷山。獨攜一杖千峰里,閒放孤舟九曲間。此山元是神仙窟,接筍天游雙崒嵂。玉女妝殘峰頂霞,金雞叫落灘頭月。君今筑室此中居,永絕塵緣與世疏。回視形骸同糞土,能將神氣返空虛。我也行年三十幾,半生蹤跡多城市。入藥空燒九轉紅,著書枉識關門紫。海外徒聞更九州,此身期伴赤松游。何時重預曾孫宴,同醉仙人十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