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巖禱雨詩 其二
精禱何須到處臨,只祈湍水沛甘霖。
驅除旱魃無余事,感召靈神在寸忱。
庭砌已酣行蟻戰,山川能動老龍吟。
當知一飽皆公賜,雷地何人無喜心。
精禱何須到處臨,只祈湍水沛甘霖。
驅除旱魃無余事,感召靈神在寸忱。
庭砌已酣行蟻戰,山川能動老龍吟。
當知一飽皆公賜,雷地何人無喜心。
誠心祈禱不必到處去,只祈求湍水降下充沛甘霖。趕走旱魃沒有別的事,感召神靈在于那一片赤誠之心。庭院臺階上雨水已多,螞蟻像在打仗;山川仿佛能引得老龍發出吟聲。應當知道能吃飽飯都是您的恩賜,這地方何人能沒有歡喜之心。
精禱:誠心祈禱。
沛甘霖:降下充沛的甘霖,甘霖指久旱后下的雨。
旱魃(bá):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
寸忱:微薄的心意,這里指赤誠之心。
酣:本指飲酒盡興,這里形容雨水多。
公:可能指當地有威望或主持祈雨之事的人。
此詩可能創作于當地遭遇旱災時期,人們為了緩解旱情,在湍水巖進行祈雨活動。詩人參與或見證了這一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反映了當時人們面對旱災時的焦慮以及對降雨的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祈雨,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真摯。它反映了古代人們靠天吃飯,面對旱災時的無奈與祈愿,在文學史上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狀態。
□□□□□□□,□□□□□□□。玉殿大開從客入,金桃爛熟沒人偷。鳳驚寶扇頻翻翅,龍懼金鞭不轉頭。□□□□□□□,□□□□□□□。
梅怨霜欺春未知,商量著蕊尚遲疑。戲將詩句催花看,催得花開轉費詩。
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崄中得樂雖一快,何意水伯誇秋河。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逾新羅。紛紛爭奪醉夢里,豈信荊棘埋銅駝。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君看巖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但應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如吾何。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譊譊師所呵。
外大如壺內不粗,閩山風物楚山無。后皇等是栽培力,消得千頭與作奴。
日長東觀著書清,絳薦龍香為帝擎。山□發靈銀甕出,河宮迎節馬圖明。行觀謠俗期星使,歸奏蕃釐拜月卿。千里楚鄉乘傳去,關人應識棄繻生。
物華生意隔湘簾,睡起殘妝思更酣。微笑竟穿花畔去,背人低語折宜男。
野亭話別,恨露草芊綿,曉風酸楚。怨絲恨縷。正楊花碎玉,滿城雪舞。耿耿無言,暗灑闌干淚雨。片帆去。縱百種避愁,愁早知處。離思都幾許。但漸慣征塵,斗迷歸路。亂山似俎。更重江浪淼,易沈書素。瞪目銷魂,自覺孤吟調苦。小留佇。隔前村、數聲簫鼓。
鳴鐘列鼎心無累,茹糗羹藜樂亦全。解把窮通為一致,此生何處不超然。
淚為看花落,愁因對酒多。良辰不再得,衰莫欲如何。
人言諸佛在真經,我向經中無處尋。說偈不曾留四句,教心那去覓三心。
西堂雨霜胡雁來,中天皎月璚云開。纖歌遏云夜徘徊,美人擊筑秋風哀。華陽碣石俱蒿萊,荊卿漸離安在哉,我醉欲上黃金臺。
崢嶸杰閣殿東頭,圣代儲才禮數優。四庫有書資檢閱,九關無禁任觀游。日華暖映三珠樹,云氣晴浮五鳳樓。海上仙山真浪語,玉堂深處即瀛洲。
井上梧飄一葉秋,天邊復見火西流。炎威乍熄人皆喜,寒氣方來我獨憂。及早好修江上屋,趁時宜補篋中裘。卻憐兒輩疏狂甚,攜酒方登賞月樓。
推倒三山得自由。郊區兒女有奔頭。豆棚共摘珍珠串,菜壟同澆碧玉甌。雙意合,兩情投。瓜甜果熟結綢繆。從今了卻心頭愿,快馬加鞭爭上游。
雨如絲。柳如絲。織出春來一段奇。鶯梭來往飛。酒如池。醉如泥。遮莫教人有醒時。雨晴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