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溫州
久同朝跡又同年,更送旌麾過海邊。
多士向來親戴席,斯民今幸得蘇天。
潛心閣上書千卷,鴈蕩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尋舊跡,便歸玉筍聽鳴鞭。
久同朝跡又同年,更送旌麾過海邊。
多士向來親戴席,斯民今幸得蘇天。
潛心閣上書千卷,鴈蕩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尋舊跡,便歸玉筍聽鳴鞭。
長久以來同在朝廷為官且是同年登科,如今又送你帶著旌旗儀仗前往海邊的溫州任職。過去眾多學子曾親受你的教誨,如今溫州百姓有幸得你這樣的好官來拯救。你在潛心閣中藏有千卷書籍,雁蕩山中有著一川的草。等你處理完公務稍作閑暇去尋訪舊跡后,便會回到京城位列朝班。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錄取的人互稱同年。
旌麾:旌旗,這里借指官員出行的儀仗。
戴席:指受業聽講,這里指曾南仲曾教誨學子。
蘇天:指得到拯救。
潛心閣:可能是曾南仲藏書或讀書的地方。
玉筍:比喻朝班中的英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和內容推測,應是詩人在朝廷為官時,恰逢同年好友曾南仲被任命為溫州知州,詩人為其送別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文人之間重視同年情誼,相互送別贈詩是常見的社交活動。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曾南仲赴溫州任職,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友人的贊美與祝福,也有對其未來的期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又聽到、清宵啼鴂。驀上離亭,柳綿吹雪。去國心情,禁煙天氣峭寒咽。卅年陳跡,爭忍向、燈前說。說也黯銷魂,算不是、傷春傷別。凄絕。正江南三月,草長鶯飛時節。春暉自永,莫更念、海桑塵劫。只我愿、夢化吳云,逐天際、歸帆如葉。怕割取吳云,難展離愁千纈。
玉人攜手弄秋英,尋遍池臺見月生。小杜有靈應羨我,今為閑客此閑行。
昔欲全家托,今惟只影依。任從龜左顧,獨自鵲南飛。災淺謀三至,心危泣百揮。英豪天下少,不敢廢依歸。
只個家風,窮而卻通。于其間內紹外紹,在里許轉功借功。至游而默,妙用而沖。氣溫溫而春活,心湛湛而秋空。相隨來也兮,頭頭契同。
上界鐘聲響遏云。西風吹夢醒塵氛。禪林初日盤空出,蓮塔馀音趁曉聞。常共佛懷殷利濟,早窺民隱惕憂勤。山城絕少繁絲竹,坐聽蒲牢息眾紛。
先別人間去,由來天意微。初心在偕老,此日遽同歸。鏡掩孤鸞舞,津藏雙劍飛。空存錦囊誥,依舊照霞衣。正是家肥日,香奩曉不開。侍兒猶扇枕,良藥已停杯。蘋老殘初薦,萱閒冷舊栽。只應有馀慶,從此亙云來。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東行西行,遇飯遇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欺客打婦,不當婁羅。
著漠寒蘆不見花,暗藏鷗鷺啄晴沙。暖風吹起渾無定,半落僧窗半落槎。
無質統有物,淵兮上帝心。不啟不發道,蘊妙化機深。恐爾漏未盡,陰想忽侵淫。轉輪無涯波,苦道相迷尋。萬年常謹約,一旦自湮沉。無沖落鬼境,殃遣不可任。
陰六陽三天者定,重逢樽酒定何時。但須別后頻相問,來往翔鴻各寄詩。
薄采瀟湘骨,寒天障物華。世珍云母石,我愛款冬花。
體態苗條不自持,春來瘦損舊腰肢。誰憐飛絮嬌無力,緩帶斜陽上酒旗。
靈鵲集高枝,銀漢去幾許。羨汝有雌雄,還能渡牛女。
習靜耽幽僻,門無五尺童。援琴彈古調,揮扇引清風。江柳搖村綠,山花倚檻紅。談經應坐久,不覺月生東。
早歲儒林識姓名,重逢今見好詩成。才情自擬唐諸子,禮樂還徵魯兩生。老去獨驚華發在,愁來偏愛晚山晴。柳溪春水多鷗鷺,為報南歸愿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