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陳和父太博韻題江州高遠亭四首 其四
久說匡廬喜暫經,遐觀但覺眼青青。
倚欄萬事雙頹鬢,撫掌千年一古亭。
珠玉名章方競賦,江山喜色已先形。
我來落筆真如助,撩得詩狂不為醒。
久說匡廬喜暫經,遐觀但覺眼青青。
倚欄萬事雙頹鬢,撫掌千年一古亭。
珠玉名章方競賦,江山喜色已先形。
我來落筆真如助,撩得詩狂不為醒。
長久以來就聽聞廬山之名,很高興能短暫路過游覽。遠望廬山,只覺得眼前一片清朗。倚靠欄桿,感慨萬千,兩鬢已漸漸斑白。撫摸手掌,千年的古亭就在眼前。大家正競相創作珠玉般的詩文,江山仿佛也提前展現出喜悅的神色。我來到這里提筆寫作,好像有神助一般,激起了詩興,沉醉其中不愿清醒。
匡廬:指廬山。
遐觀:遠望。
頹鬢:斑白的鬢發。
撫掌:拍手。
珠玉名章:指優美的詩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知詩人路過廬山,登上高遠亭。當時可能是文人雅士相聚,大家競相賦詩。詩人在游覽廬山的過程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游覽廬山高遠亭時的所見所感,突出特點是景與情交融,既有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又有對人生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情感世界。
羲畫定猶豫,周書重稽疑。神圣互為用,自古皆有之。先生毗陵士,早玩連山辭。神龜出芳蓮,卿云揲靈蓍。玄探象外秘,妙發心中奇。嘗與宋大夫,論辨波濤馳。揚聲湖海上,承恩圣明時。理悟自不惑,心冥可前知。吾亦玩占者,因之贈新詩。
也一圈花一饅頭,烏鴉鐵鑄立墳頭。紅潮慣弄無情劫,不許刑天思有頭。
曾傍瓜田搆藥欄,欲憑光景慰衰殘。聊同楚客憐芳草,敢冀梁園送牡丹。老病只疑花解笑,春風預想雪成團。攀援不減三株樹,報答真慚雙玉盤。
師本窮和尚,我亦窮秀才。忍窮俱已徹,老肯不歸來。今師雖暫別,泉石莫相猜。應緣聊復耳,師豈有心哉。
孤竹之二子,曰伯夷叔齊。相揖不能祚,相依往西陲。煎民生水火,武王發威機。間間不識變,扣韁為噓唏。迂哉溷中石,歷久愈嵚崎。卒能赴首陽,憔悴賦采薇;雖曰瞢大理,守志固未移。我仰古高風,叔牙與管仲。處陣時對壘,相知不可動。三逐三走客,碌碌固何用?乃自階下囚,一躍為梁棟。今則等斗雞,利害相欺弄。茍有蝸芥得,賣之為梯奉。吁嗟不能言,舞月霜心痛。士有報知己,人則利其用。吳起吮卒疽,欲得其命送。巫祝于牲彘,欲得為祀供。剽人肝膽者,道德為面孔。在德不在險,舟中為敵國。復思牧民計,毋以防民舌。舌或可能鉗,腹誹安能絕。峻刑油滅火,三赦一何悅。古風蕩吾胸,古事泣吾血。英哉鄭武公,伐胡有高計。投子于焦釜,燃萁于釜底。昧哉關其思,聰明過害已。其言固中事,其命固當取。武公去千年,山河紛變異。冥想生渺茫,傳火今存未?伍尚共伍員,佳哉奢二子。從容赴大難,或奔欲雪恥。必一中大德,必一伸大義。一何果暴甚,日暮鞭尸體。闔閭昏不明,小利買伯嚭。抉眼欲懸吳,詛咒聲切齒。此志卒不得,鴟夷浮江里。才具若良劍,斫鐵如泥易。遇善秋水光,不善徒害己。空見浙江魂,萬古鼓潮水。豈知之難哉,處知則難矣。逆鱗雖徑寸,關樞之所系。愚子不能辦,韓非良見理。飾敬而滅丑,委曲何侮恥。恥亦未能防,喪命于秦李。哀哉談何易,行為輒乖背。處世有故技,后來當慎己。交親二丈夫,反復敵陣壘。握兵能鞭尸,亡人走秦鄙。赤貧空一身,賴有七日淚。存楚覆楚間,毀悴豈顧己。高風并管鮑,同工異曲理。天下夫何物,一夫私物耳。群犬爭一骨,狺狺露牙齒;吾民無勝負,終竟為彼噬。插身左右袒,不亦自污恥?四子地下逢,大夢今醒未。
蚤聞垂橐大江還,謝病春深薜荔關。豈為避仇之海上,欲留題句滿人間。樽前白苧空矜調,鏡里黃金可駐顏。我亦元龍無客禮,云門碧樹許誰攀。
犯寒送客只勞神,上到危亭眼頓新。雪汁滴人清入髓,莫將衫袖障頭巾。池冰動處水生瀾,未覺今朝抵死寒。便恐雪銷難再得,不辭鞋濕數來看。
雪曳山容改。
靖節瓶無粟,思歸更命車。慵垂督郵帶,況袖子公書。老我須閑適,塵緣得破除。還應與鷗鷺,分占碧溪漁。
座斂鐘山翠,城虛白下潮。鳥啼花塢雜,磴轉洞門遙。傍水邀明月,停杯待玉簫。月出客已醉,簫聲空自嬌。
綠樹秋風起夕涼,離筵歌舞斷人腸。欲知別后相思切,明月關山滿路霜。
天地奇男子,終當廝一名。欲尋洙泗路,未暇問三秦。
蔓草寒煙漢苑秋,書藏金匱更誰收。禮亡樂缺無窮恨,地老天荒有限愁。筆削自從尼父后,文章無過馬遷優。坐銷官燭如何?,絲絡翻慚進庶羞。
敢問升沉已定無,從今萬念盡捐除。只馀一事成長恨,難讀人間未見書。
一州數百里,山水半呼嚴。先生高潔人,取名胡不廉。宏也負奇氣,氣高心廉纖。空有如綿腰,了無似戟髯。稽首先生祠,自羞自棄嫌。高跡如可履,乞我上上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