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親哥
昔在清華日,明珠掌上新。
豈期吾薄福,不見汝成人。
荒冢魂長夜,空山草自春。
凄涼無限恨,獨坐一沾巾。
昔在清華日,明珠掌上新。
豈期吾薄福,不見汝成人。
荒冢魂長夜,空山草自春。
凄涼無限恨,獨坐一沾巾。
過去你在清華求學時,就像父母掌上明珠般被珍視。哪里料到我福分淺薄,沒能看到你長大成人。如今你葬在荒冢,魂魄永眠長夜,空山之中春草自顧自地生長。我滿心凄涼與無盡遺憾,獨自坐著不禁淚濕衣襟。
清華:指清華大學,表明兄長求學之地。
豈期:哪里料到。
薄福:福分淺薄。
荒冢:荒涼的墳墓。
沾巾:淚水浸濕衣襟。
推測此詩創作于兄長早逝之后,兄長曾在清華大學求學,本有美好未來,卻不幸離世。詩人面對兄長早逝的現實,內心悲痛萬分,懷著遺憾與哀傷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追悼早逝的兄長,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表達深切悲痛。雖可能并非流傳廣泛的經典詩作,但在個人情感表達上具有獨特價值,體現了親人離世帶來的巨大傷痛。
游牧天山上,天山是我家。東西數千里,采遍雪蓮花。
聚族逢修偃,垂紳偶會昌。里閭師重厚,門閥誡輕揚。木壟堆云秀,書帷積雪光。清名傳異域,麗句出中堂。玉蘊山還潤,蘭生谷更香。友朋敦布素,童稚味膏粱。鑄劍歸農器,休牛見服箱。齋心常拱極,端簡立秋霜。
秋草將衰轉綠,暮云欲去翻還。舊時歌舞已闌珊。新恨如何消遣。把酒常思風月,登樓卻見家山。眼前流水日潺湲。中有啼珠無限。
秋來多病瘧,骨立瘦難支。煩熱那能止,增寒奈爾為。脾神不自衛,江鬼故相欺。伏枕南窗下,空吟老杜詩。
羽族滿幽谷,綿蠻聲更多。翠林深萬緒,金羽擲雙梭。破曉頻驚夢,叫云如解歌。弓丸那可近,鳴躍在高柯。
炭頭今日地爐開,澀雨慳風惱破懷。老僧向火吃酸豏,誰管檀那來不來。
柴門雖謾不曾關,賓客從他自往還。連日山寒聲影絕,蒲團危坐更安閑。
引得春風出塞難,還期萬里報平安。流傳故事天山下,馬奶如醇進野餐。
人似平原字亦顏,詩成長在笑談間。試看落筆云煙疾,難放搖春草木閒。美俗未容窺制錦,勸耕聊得伴行山。慚將鄭臘酬荊璞,無怪年時債未還。
半依巖岫倚云端,獨立亭亭耐歲寒。一事頗為清節累,秦時曾作大夫官。
盡日籃輿不計程。輕裝小隊出山城。河陽豈為看花行。連陌桑插催曉剪,分疇煙雨課春耕。相期父老共升平。
誰貌江南景,風煙萬里寬。金銀開佛寺,紫翠出林巒。遠客馳行役,幽人賦《考槃》。蒼茫無限意,撫卷為盤桓。
皓月團團照碧天,鰲山燈火不須然。吾皇恭儉人心樂,自有嘆聲四海傳。
莫羨庵居景物清,須知樂自苦中生。山前盡日幽尋客,多說荒蹊不可行。
材氣無雙是隴西,扁舟還指舊山溪。非關呂覽難更字,要使班輸別造梯。塵外光陰歸作者,道中消息在寥兮。它年峻捷黃金榜,路入三吳手重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