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倅成老挽詩二首 其一
末俗輕浮甚,斯人有古風。
持身無表襮,為吏極清通。
學似武平一,仕如張長公。
龜趺宜篆刻,潛德照無窮。
末俗輕浮甚,斯人有古風。
持身無表襮,為吏極清通。
學似武平一,仕如張長公。
龜趺宜篆刻,潛德照無窮。
如今的人輕浮淺薄,而他卻有古人的高尚品德。他為人低調不張揚,做官清正廉明、通達事理。他的學識如同武平一,仕途如同張長公。墓碑的龜趺上應該刻下他的事跡,他的美德將永遠流傳。
表襮(bó):表露,顯露。
清通:清正廉明、通達事理。
武平一:唐代詩人、學者,博學多聞。
張長公:西漢張摯,字長公,官至大夫,免官后隱居不仕。
龜趺(fū):碑座的一種形狀,刻成龜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赡苁窃谑耪呷ナ篮?,作者為紀念他而作。當時社會風氣或許較為浮躁,而逝者的高尚品格顯得尤為可貴,引發作者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逝者的高尚品德和學識。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人們對美好品德的推崇。
恭肅故長者,所歷多恬穆。及乎握臺綱,霜天見雕鶚。藻鑒雖已晚,彈冠眾相樂。車門日夜開,無金可稱卻。
銀蟾初上海天晴,一色玻璃萬里明。絳闕夜涼來鳳翥,瑤臺風細聽鸞笙。兔從玉界光中現,人向虹橋影里行。坐久露華清入骨,恍疑今夜在蓬瀛。
飛鵲年年真不誤。機石停梭,掩映河邊渡。清露未消楊柳暮,落花借點疏螢度。月色風光都莫負。酒酌芳樽,不把佳時錯。女伴隨涼池上路,海棠花畔吹簫坐。
生非廊廟姿,雅志在林野。擬作奢摩他,疾至薩蕓若。身心溈山牛,得失塞翁馬。城南寄僧坊,一室謝掃灑。當時醉吟翁,高謝香山下。安知衰病夫,亦有如翁者。
伯仲怡然意甚真,齊肩握手笑相親。云陰解駮排空立,秀出人間棣萼春。
山光云彩凈無塵,往往衡茅著隱淪。萬一隆中有王佐,時停四牡一咨詢。
馳景不少待,客子何可留。相送不覺遠,行行至河洲。中有雙黃鵠,飛鳴諧匹儔。驚風揚洪波,散失焉能求。雌雄相背飛,影響日以遒。鳧鶩豈不多,嗟哉非我仇。愿言樹萱草,以解心煩憂。
漫道壺中別有春,枉教眾楚笑齊人。本來妙說元無說,信是靈真未識真。佩劍攜書如可繼,殺雞炊黍不妨頻。相逢且說無生話,若問長生有大鈞。不用休糧學隱淪,眼前無事即仙人。解官終作陶元亮,晦跡聊同鄭子真。交友盡緣酬唱密,關山豈礙往來頻。流行坎止平生志,壽夭還如泥在鈞。
危聲合鼓吹,絕弄混笙篪。管饒知氣促,釵動覺唇移。簫史安為貴,能令秦女隨。
此時亞夫心,分與玉俱碎。卻恨入關初,不為完璧計。
古洞原封震澤春,潛銷山骨別通津。兒童只作石頭看,無限燃犀說夢人。
重來七圣路,回首襄城陰。雨至煙村失,云歸山徑沉。飛流奔絕澗,復棧起危岑。牧馬何方問,迷途豈自今。
最恨喬松上,無端是兔絲。纏綿枝與葉,直至后凋時。
退休息微軀,生平歷憂患。世事不愿聞,相知勿復言。數椽林下居,容膝亦已寬。芳草被前除,青松蔭檐間。放歌暢幽懷,遐眺怡我顏。朋舊來相過,濁醪聊共歡。逍遙任馀日,心神良自安。
郎官才美舊哦松,又著黃堂贊畫功。兩地民心懷惠澤,一襟忠氣貫晴虹。清潯湛月秋無底,白簡凝霜筆有鋒。早展經綸登要路,虞廷補袞待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