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一
春山青,春水綠,一覺南柯夢初足。
攜筇縱步出松門,是處桃英香馥鬰。
因思昔日靈云老,三十年來無處討。
如今競愛摘楊花,紅香滿地無人掃。
春山青,春水綠,一覺南柯夢初足。
攜筇縱步出松門,是處桃英香馥鬰。
因思昔日靈云老,三十年來無處討。
如今競愛摘楊花,紅香滿地無人掃。
春天的山巒一片青蔥,春天的江水碧綠清澈,一覺從南柯夢中醒來,精神已足。我拄著竹杖漫步走出松門,到處都是桃花散發著濃郁的香氣。由此我想起昔日的靈云和尚,三十年來苦苦尋覓佛法真諦卻無處可尋。如今人們競相喜愛去追逐那些虛幻的東西,就像那滿地紅色飄香的楊花,卻無人去清掃。
南柯夢:典出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泛指夢境。
筇(qióng):竹杖。
桃英:桃花。
靈云老:指靈云志勤禪師,他曾因見桃花而悟道。
摘楊花:比喻追求虛幻不實的東西。
此偈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春日漫步山林時,由眼前的自然景象觸發了對佛法和人生的思考,有感于靈云和尚的悟道經歷以及世人對虛幻事物的追逐而創作。
這首偈語主旨是傳達禪理,借自然之景和典故,揭示世人追逐虛幻、不悟真諦的現象。其特點是將禪意融入自然描寫,以生動的畫面和形象的比喻闡述深刻道理,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命墮殊方一羽輕,更憐十口住都城。播江此夜聞啼鴂,淚濕寒衾夢不成。
羅浮仙子訪湘君,翠袖涓涓映茜裙。江月半痕歸去晚,玉容春透酒微醺。
聞君挹丹溜,日夕訟堂閒。人道羅浮月,飛來天柱間。子安有黃鵠,肯送故人還。還及梅花發,朱明更掩關。信陵去已久,高義在夫君。我亦屠沽者,諸侯莫不聞。昔勞贈長劍,今豈若浮云。歧路懷知己,踟躕向夕曛。
仙郎昨自五陵歸,駿馬朝回獨掩扉。已向西山瞻帝寢,更從北極跳王畿。霜鐘澗壑流清漢,玉殿松杉眇翠微。先帝侍臣零落盡,泰園宮草日霏霏。
日日無為無不為,偶春傀儡逐群兒。千年野史同春夢,百變妖精亦太奇。花虎豹,美狐貍。戰爭揖讓不成儀。喧闐下里巴人曲,耽合閑眼一頃時。
物外風塵不染顏。
偶同剩水弄潺湲,水面云生澹澹閒。不敢掇來相把贈,君家原住大云山。
南海江山郁所懷,今晨何喜夙容開。一千里外行人報,二十年前知己來。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場。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后世,氣節故有常。
前年有粟不盈倉,猶為官家遠賑荒。閒散未應無事業,詩書端已付諸郎。
春曉欄干無數山,山云濃淡去來間。湖光一片東城外,鷗鷺相親風日寒。
一顧傾城恨已遲,形相色授兩心知。人因見慣渾如醉,情到鐘深轉是癡。梔子簾前偷訂約,丁香盒底漫題詞。無因得并夫妻鳥,夜夜雙棲連理枝。銀櫳珠閣鎮相望,寂寂家臨大道旁。簾下鸚哥呼李益,花間仙犬吠劉郎。蛾眉出繭描新黛,象篦梳云學晚妝。記得酒闌人散后,夜深挾瑟上華堂。魚鑰重扃夜不開,敲門幾度費疑猜。千呼尚抱琵琶出,一笑忙簪翠鈿來。自解明珰登臥榻,私攜玉鏡上妝臺。墻東認取窺臣處,只種桃花不種梅。巫山云雨記曾迷,繡被鴛鴦兩兩棲。帶上身銜雙彩鳳,枕邊魂斷五更雞。芭蕉剝后偏多雨,柳絮飛來半作泥。為告無郎心膽怯,出門休趁夜烏啼。春來曾擬駕香車,幾度逢迎念又差。洞口夭桃空結子,墻頭飛絮已無家。徒勞詞客吟紅豆,漫想仙人嫁綠華。秋月春風等閒度,傷心不忍聽琵琶。青山隱隱水溶溶,碧檻朱疏十二重。此日章臺回走馬,他時藥店落飛龍。新聲宛轉拋圓扇,舊約叢殘疊密封。石爛海枯空一遇,可憐未嫁不相逢。脈脈情懷倒又顛,一回私恨一回憐。回文稠疊千馀字,錦瑟凄涼廿五弦。舊誓已成烏鲗墨,新詩猶寄紫鸞箋。生憎野鴨多輕薄,累殺鴛鴦不得仙。雪貌云鬟二十馀,風神猶似破瓜初。使君陌上青驄馬,盧女門前白玉車。鈴閣人歸春悄悄,畫堂燕去夢于于。青樓薄幸無知己,腸斷蕭娘一紙書。
脈脈情懷倒又顛,一回私恨一回憐。回文稠疊千馀字,錦瑟凄涼廿五弦。舊誓已成烏鲗墨,新詩猶寄紫鸞箋。生憎野鴨多輕薄,累殺鴛鴦不得仙。
五十種書今幾見,數千年史尚堪傳。草堂底用標遺跡,自是鄉人苦愛貧。子長健筆許誰鄰,特起先生繼獲麟。摹寫遺書禮嚴像,豈無當代好賢人。八齡幼子今頭白,袖有清詩忽到門。前代謾誇棠與笏,何如詩禮典刑存。
郎星耀江瀕,百里剖符新。問道乘信車,逍遙入崇仁。仁者視民傷,割雞忌烹鮮。愷悌有干祿,平易為近民。此地昔多岐,行行戒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