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 二十三日圣壽寺前蠶市
龍斷爭趨利,仁園敞邃深。
經年儲百貨,有意享千金。
器用先農事,人聲混樂音。
蠶叢故祠在,致祝順民心。
龍斷爭趨利,仁園敞邃深。
經年儲百貨,有意享千金。
器用先農事,人聲混樂音。
蠶叢故祠在,致祝順民心。
人們在市場上競相追逐利益,慈善的園林寬敞深邃。一年來儲備了各種各樣的貨物,都想著能賺取豐厚的利潤。售賣的器物用品都是與農事相關的,人聲和樂音交織在一起。蠶叢的舊祠還在,人們前往祭祀祈禱,順應了百姓的心意。
龍斷:指市場上的壟斷行為。
仁園:可能指慈善性質的園子,這里指蠶市所在之地。
邃深:深邃,形容園子寬敞深遠。
經年:經過一年,這里指長時間。
蠶叢:古蜀國開國君主,被視為蠶桑業的始祖。
宋代成都的蠶市是重要的商業活動,在圣壽寺前舉辦。作者在蠶市熱鬧之時寫下此詩,當時社會相對穩定,商業繁榮,蠶市成為人們交易和祈福的重要場所。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成都蠶市的熱鬧景象,突出其商業和文化特色。它生動展現宋代成都的社會風貌,在文學上以寫實手法記錄了當時的民俗活動,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倚巖松古勢如龍,峭拔層峰翠入空。 九折湍泉珠散漫,繞蹊斜石玉玲瓏。 青環木杪山藏寺,碧擁亭高竹逗風。 策杖共尋坡句讀,登臨清賞興無窮。
清景同千里,寒光盡一年。竟天多雁過,通夕少人眠。 照別江樓上,添愁野帳前。隋侯恩未報,猶有夜珠圓。 四時皆有月,一夜獨當秋。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滿樓。 遙連雪山凈,迥入錦江流。愿以清光末,年年許從游。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少留攀桂樹,長渴望梅林。 野筍資公膳,山花慰客心。別來無信息,可謂井瓶沉。
般若唯絕鑿,涅槃固無名。先賢未始覺,之子唱希聲。 秦王嗟理詣,童壽揖詞清。徽音聞廬岳,精難動中京。 適驗方袍里,奇才復挺生。
大誓憫涂炭,乘機入生死。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 乳孔光一室,掌鏡徹千里。道盛咒蓮華,災生吟棘子。 埋石緣雖謝,流沙化方始。
一種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應緣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消。
華裾賦別酒初醺,《水調》吳歌夜入云。 此曲由來能解恨,一時凄切半緣君。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玉樓縹緲孤煙際。徒倚愁如醉。雁來人遠暗消魂。簾卷一鉤新月、怯黃昏。 那人音信全無個。幽恨誰憑破。撲花蝴蝶若知人。為我一場清夢、去相親。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騰春夢繞天涯。 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行盡江南塞北時,無人不誦鮑家詩。 東堂桂樹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 釅茶三兩碗,意在镢頭邊。
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禽寒鶻,相和悲鳴。后游郢楚,于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聞之,咨嗟惋嘆。既闋,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山人默然而反。
天初暖,日初長,好春光。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
平生湖海少知音,幾曲宮商大用心,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欲掛墳前劍,重聽膝上琴。漫攜琴載酒相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