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詞 其二
龍髯攀不及,鳳翼附無因。
望斷喬山路,憂深杞國人。
含生蒙舜德,率土被堯仁。
罔極何由報,徒能損百身。
龍髯攀不及,鳳翼附無因。
望斷喬山路,憂深杞國人。
含生蒙舜德,率土被堯仁。
罔極何由報,徒能損百身。
想攀住龍髯卻夠不到,想附在鳳翼上也沒有機會。望斷通往喬山的路,像杞人一樣憂心忡忡。天下生靈都蒙受著如舜帝般的美德,全國百姓都被賜予像堯帝一樣的仁愛。無盡的恩澤不知如何報答,只能恨自己不能以百身相報。
龍髯攀不及:傳說黃帝鑄鼎于荊山,鼎成后有龍垂胡須迎黃帝上天,群臣后宮隨上者七十余人,其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而墮黃帝之弓。這里借指神宗去世。
鳳翼附無因:意為沒有機會追隨皇帝。
喬山路:傳說黃帝葬于橋山,這里指神宗的葬地。
杞國人:出自“杞人憂天”的典故,這里指自己為國家命運擔憂。
含生:指一切有生命者。
舜德、堯仁:以舜和堯的美德和仁愛來比喻神宗皇帝的品德。
罔極:無窮無盡,這里指神宗的恩澤。
損百身:愿意舍棄百次生命,表達無法報答皇恩的愧疚。
此詩創作于宋神宗去世之后。神宗在位時,任用王安石變法,試圖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雖然變法存在諸多爭議,但神宗的改革決心和努力對北宋政治、經濟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詩人在神宗去世后,懷著悲痛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神宗皇帝,高度贊揚了神宗的品德和恩澤。它在藝術上用典精妙,情感真摯深沉,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在當時表達了眾多臣子對皇帝的哀思,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
似雪味能珍,肌膚雪后身。花香還勝雪,未信雪如人。
當樓片片虛,幾疑云生樹。漸知不是云,云移無去駐。綰結長短思,濕沾雨中寂。愁亦無來由,花亦無顏色。
萬里曾思度玉門,歸來立仗卸櫜鞬。飽肥苜蓿風霜晚,未老猶思報主恩。
沿溪萬竹深深處,壁削凌云自一峰。貪月少栽當砌樹,愛人常策北山筇。長年一衲寒暄換,小榭臨窗苔蘚重。交臂忘懷成好友,更期借榻得從容。
交河冰是路,天山雪作花。舉頭猶漢月,沒足已胡沙。遠戍連烽火,嚴更起清笳。將軍帳中臥,萬馬夜不嘩。國恥猶未雪,壯士莫思家。
一別書房百念消,偷閑鄉舍度清宵。移燈靜向窗前坐,恐負三更雨打蕉。
久無音信日邊來,憂國誰憐愴老懷。想見天顏歡喜甚,鴛鴻入賀滿堯街。
脈涌中原破,堤平萬穴趨。青天回碣石,大壑播方壺。甲子堯年偶,庚辰禹佐殊。向來分水陸,茲往混江湖。遠舍晨都鱷,危檣夜宅烏。鷗行饒道路,檜偃奪菰蒲。急瀑千珠濺,寬流一鏡鋪。縠文寒繭栗,錦色晝模糊。紫鳳疑來往,天吳或有無。?驅驚倏忽,帆迫亂喧呼。怒激鉦聲廢,微爭線力扶。身輕仍燕雀,勢定始妻孥。瘞馬祠空白,看龜目易朱。客程茲地險,民力幾時蘇。沈灶生涯盡,投薪骨髓枯。茫茫上帝遠,吾意欲招巫。
滿目摧心事,風澆俗更漓。政煩民走險,學變士居奇。爵盡驅叢莽,鶚真集泮池。江河嗟日下,維挽計何遲。
共來拚一醉,應勝隔墻聞。
祀喜親供暇,春牽野興忙。地窮錘石口,跡絕老君堂。縱目隅東海,重關限朔方。茲游誠不易,虛約后屏嘗。
不敢傷流俗,其如偃臥何。浮云天外絕,飛鳥目中過。宅剩揚雄草,門張翟氏羅。猶存戀闕意,忍作五噫歌。
蕭條古寺野僧殘,聊與僧俱住翠巒。樹影繞簾春晝靜,水晶搖屋暮天寒。固知書劍不嫌冷,卻恨杯盤未盡歡。當念老人衰已久,外雖強健實中乾。
八神長呵封禪文,魚鳥能符七十君。誰令先帝終巡幸,御帳親團龍虎軍。
連日驚濤勢拍堤,晚來恬靜喜無涯。水聲擘舵舟行疾,月影滿床人睡遲。雙櫓咿啞驚鷺宿,片帆搖曳逐風飛。篙師撾鼓歌才罷,報道于今到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