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仲損張工部詢及孟醞之味因寄數器副以小詩
醽淥如澠味似飴,朝回何必典春衣。
序賓留飲觴無算,速父供甘羜更肥。
不惜郫筒令遠寄,惟憂遼豕得深譏。
小家曲糵君諳在,莫使邯鄲枉見圍。
醽淥如澠味似飴,朝回何必典春衣。
序賓留飲觴無算,速父供甘羜更肥。
不惜郫筒令遠寄,惟憂遼豕得深譏。
小家曲糵君諳在,莫使邯鄲枉見圍。
醽淥酒如澠水般多,味道似飴糖一樣甘甜,退朝后何必去典當春衣來換酒。宴請賓客盡情飲酒,酒杯無數,讓廚師供應肥嫩的小羊。我不惜用郫筒把酒遠遠寄去,只擔心像帶著遼東豬那樣遭人譏笑。你熟悉我家釀酒的酒曲,可別讓邯鄲人白白圍攻了(這里用典,指別讓好東西被埋沒)。
醽淥:美酒名。澠:古水名。飴:飴糖。典春衣:出自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指典當衣物換酒。序賓:安排賓客。觴無算:指飲酒不計杯數,盡情暢飲。速父:指廚師。羜:小羊。郫筒:用郫地竹筒所盛的酒。遼豕:出自“遼東豕”的典故,比喻少見多怪或因見識淺薄而羞慚。曲糵:酒曲。邯鄲枉見圍:可能用了與邯鄲有關的典故,這里表示不要讓好東西被埋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張工部仲損詢問孟醞之味,詩人便寄去酒并附上此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和平、文人之間交往頻繁的時期,友人之間相互交流、分享美酒是常見的社交活動。詩人或許心情愉悅,樂于與友人分享自家美酒。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應友人詢問寄酒并賦詩。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日常交往和生活情趣。
舊室曾留古岸邊,新亭同賞碧巖前。日生獅子峰頭樹,煙伴榴花洞口泉。黃葉入秋山出地,白云臨曉海乘天。飄然蹤跡今何定,別去江湖又一年。
太傅祠堂何處開,長沙舊宅半荒苔。隱思自托三閭吊,痛哭誰知七國哀。絳灌在亭能得士,古今當路少憐才。請看漢帝何如主,宣室仍虛前席回。
逢風時迥度,逐侶乍爭飛。猶憶方塘水,今秋已復歸。
乍似逢知己,經營喜欲狂。澗留千尺碧,行擬萬竿長。落日山頭紫,幽花石上香。明年茶事近,親點建勛湯。
龍丘居士食脫粟,新構疏茅數間屋。飄風一夜吹海立,滿床濕漏濡菅褥。篝燈起坐掩荊扉,獨卷衾裯不成宿。俄然雷奮千山裂,東鄰墻傾棟摧折。男啼女哭無宿處,來傍低檐話愁絕。話愁絕,其奈何,人生樂少愁何多。陰晴互變若反掌,何用愁緒空煎磨。懸鶉不作蒙袂嘆,捉衿豈厭清商歌。君來依我失所庇,我如杕杜無蕃柯。為君起歌君擊筑,鳴蛩唶唶殘更促。暫時款語卻相投,踟躕共待東方白。
床有詩書壁有琴,翠筠佳木午窗陰。只因知得清閑貴,是事從今不動心。身居脩竹茂林間,婆餅聲中白晝閑。此地遁潛無不可,何須更買沃洲山。
君昔鳴琴向上饒,我乘西江使者軺。曾聞善政冠鄰邑,道路往往傳歌謠。我今旬宣西江路,君已遷騰官粉署。河陽花發春滿城,還是潘郎舊栽樹。丈夫用世思有為,立身行道無崇卑。君不見,漢廷賢令多通顯,千古不磨循吏傳。
三郎耳譜趁花奴,風調才情信有馀。天寶錯來非一拍,霓裳中節亦區區。
襲慶名臣胄,棲身世隱堂。憂時多鯁論,疾惡見剛腸。髣髴商楹奠,凄涼漢署香。老成無復見,雨泣路人傷。
出門何所營,蕭條掩柴荊。中除不灑掃,積雨莓苔生。感時倚孤杖,屋角鳩正鳴。千拙養氣根,一巧喪心萌。巢由亦偶爾,焉知身后名。不盡太古色,天末青山橫。
別業蒼煙外,脩然遠俗情。桃花先歲艷,溪水向人清。此地已久別,予懷空復縈。因之思雅什,光祿有詩名。
柳外高樓一帶遮,門前偷下六萌車。玉環雙臂綰紅紗。十二闌干閑倚遍,黃鶯啼上內人斜。隔江愁聽后庭花。
幾緣結客傍詞林,高論逢君足賞音。薄宦俸囊淹桂玉,淡交朋誼托蘭金。并驅鞭弭千秋事,相憶河梁兩地心。別后魂銷春草綠,每憑新詠豁塵襟。
風肆蕓窗,雨敲舍瓦。鏡前人懶胭脂畫。我殤春短未曾描,匆匆便向秋風嫁。醒里愁言,眠中夢話。髻花一并棠花謝。寒聲驚破半生思,淚痕疊印青絲帕。
鳴騶何處去,南海復之官。路入蠻溪暗,珠還合浦寒。鹽車非伏驥,籬枳暫棲鸞。圣主求賢急,飛騰諒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