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順師赴積慶院寂照庵結夏偶成二頌
原夏南歸寂照庵,潛移性海入華嚴。從來野寺門風拙,頻與西堂受小參。
西堂舊有牧牛圖,七祖真容列座隅。雖是宗門粗淺法,從粗入細到無余。
原夏南歸寂照庵,潛移性海入華嚴。從來野寺門風拙,頻與西堂受小參。
西堂舊有牧牛圖,七祖真容列座隅。雖是宗門粗淺法,從粗入細到無余。
順師在原夏時節南歸到寂照庵,悄然間讓心性像大海一樣融入了華嚴之境。向來這山野寺廟的門風質樸,還多次和西堂進行小參佛法。西堂過去有牧牛圖,七祖的真容畫像排列在座位角落。雖然這是宗門里比較粗淺的法門,但從粗淺逐步深入也能達到毫無遺漏的境界。
原夏:具體含義需結合更多背景,可能是特定時節。
寂照庵:寺廟名。
潛移:悄然轉變。
性海:指人的本性如大海般深邃廣闊。
華嚴:指《華嚴經》,佛教重要經典。
野寺:指寂照庵這類山野中的寺廟。
門風拙:指寺廟的風格質樸。
西堂:禪林中職事之一,也可泛指禪堂。
小參:禪宗的一種說法形式。
牧牛圖:禪宗常以牧牛來比喻修行。
七祖:禪宗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祖師。
宗門:指禪宗。
由于缺乏更多信息,推測此詩創作于作者送順師前往積慶院寂照庵結夏之時。當時佛教禪宗發展,寺廟修行活動常見,作者可能與順師、寺廟僧眾有一定交往,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順師修行,突出寺廟質樸門風與佛法傳承。以常見事物闡述修行道理,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體現了禪宗修行由淺入深的理念。
鳳城涼雨新秋后,幾處朱樓試管弦。有客貰金收古歙,短檠竟夕自摩研。恰在貰金醉硯直,又逢古洛蔡公碑。摩挲不忍教他去,笑殺典衣償直時。
青鳥丁寧辨色歸,為貪清語夢來遲。朦朧倦睫開還閉,已是紅窗日照時。
東風去歲識雄州,山寺重逢今日游。芳草煙深迎白鹿,射堂春暖訪丹丘。云封澗壑旌幢濕,雨宿林花夢寐幽。想憶舊題應有賦,不妨添記石西樓。
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游。
草木一般雨,芭蕉聲獨多。主人栽未足,其奈客愁何。
微管勛名賁草萊,齊原東望起高臺。當時直向前車死,此地應須左衽來。九合既能扶日轂,三歸何礙倚云堆。有人衰草長堤下,幾度西風感嘆回。
凌霞孤興當除夕,縹緲靈蕪壚上焚。懶倒山樽浮柏酒,靜開真誥誦苔文。青天鳳駕他年事,翠島龍芝何處分。佩鏡懸符游句曲,清宵獨坐想茅君。
空尋晉客維舟岸,不見秦朝避世人。
我昔游五岳,身騎二茅龍。驚風忽然起東海,日月吹落金銀宮。愁將白發三千丈,歸去朱明四百峰。朱明洞里多仙客,餌我云母顏光澤。時偕玉女侍軒轅,不共安期干項籍。聞鐘又復證無生,足踏空王頂上行。沖霄一劍如秋水,徹夜雙簫響太清。飲光尊者頻招手,飄然遂至鳳凰城。尊者玉毫何宛轉,手把芙蓉微笑展。可憐樓上相見時,玲瓏秋月珠簾捲。江南亂后草離離,回首青山隗我師。未將電足酬支遁,空對冰弦憶子期。當時語我武夷好,九曲清溪流浩浩。接筍峰前多紫云,飛猿嶺上饒芝草。幾度安禪在翠微,天花繞座鳥銜飛。茅戶只今委苔蘚,嗟予振策何時歸。空讀遺書開玉篋,太山頹笑傷何及。姑射仙人不降生,茫茫天下皆臣妾。蘇門一嘯如鸞音,散入天風不可尋。憑誰寄與武夷客,會取高山流水心。
梅嶺奇梨共日南,就中萬里復眈眈。遙知別后書難寄,一字相思當百函。
玉闕頒新命,金符重舊臣。壯心持使節,枯骨感皇仁。草樹連云遠,旌幢映日新。祖筵歌贈別,分手幾同寅。
曰若丁卯秋,夢有熊罷貺。一索獲震祥,慶深尸匕鬯。蓬矢并桑弧,環射一何壯。鐘彼清淑氣,誕此岐嶷相。嬉笑曾幾時,吁嗟罹劇恙。拊畜亦云瘏,力命難相抗。詰旦乃端陽,溘然竟長俇。哀哀孺子魂,棄我將何向。回頭憶弄璋,轉盼已屬纊。生當桂蕊芬,死值菖蒲?。有名登鬼箓,無語歸陰壙。玉樹摧庭前,蚌珠離掌上。達道逢厥虧,天性失攸暢。痛哉梓初折,苦矣橋安傍。札號三欲絕,商明兩將喪。童烏玄未聞,羊祜環誰償。巍巍桃山腰,弱骨于焉葬。鳳子埋芳叢,龍駒委坱壤。掩土泣永訣,中心煩自?。夜臺寂無音,薤露那堪唱。林木為悽悽,行云相悢悢。短草覆孤墳,出門不忍望。存沒雖既殊,幽明豈能忘。耳聞啼笑徹,目記瞻依亮。欲睡未睡時,孩抱一如向。開眸不見人,燈壁搖微?。汝祖吾萱慈,愛汝寶莫尚。條嘯含飴虛,朝夕頻嗟哴。汝母悼汝殤,荼毒不可量。宵夢汝在懷,依依猶故狀。醒離原死別,路絕焉從訪。烏鳥失哺雛,慟號崩腑臟。呼聲動九京,涕隕浮春漲。三更風雨凄,瀟瀟助哀吭。心傷剩鬢飾,淚濕遺衣桁。鄰婦慰增悲,家人哭愈愴。我生二十齡,七尺雖骯臟。俯仰弗愧怍,奚辜吞莨菪。彼蒼胡不仁,酷禍偏余降。奪我鶴和歡,慶殃徒見迋。園樾鳥歌風,池塘魚噴浪。曉來花韻馨,夜半月瀾暀。遠者論詩書,邇兮友直諒。疇昔得意場,俱作凄涼況。衋談時類狂,愁默恒成惷。忘憂倩筆墨,遺憾憑醨醠。蒙莊號達生,揆理終鄰妄。數乘運可安,倫摯情難曠。三萬六千朝,悲咤何時蕩。裁茲思子吟,聊以鳴惆悵。
我有一甌血,磊落肺肝邊。昆侖欲踏千丈,一嘔向軒轅。聞道窮荒凍澤,中有鳳呻鶴怨,百怪舞蜿蜒。拔劍蒼茫出,迸淚忽如泉。撫白發,看終賈,正華年。云垂海涌,四顧漠漠一燈寒。放步雷霆深處,挽起長溝墮月,白眼睨霜天。此亦細事耳,歸去再耕田。
千里已無路,十年居此城。海珠孤客淚,柔櫓故鄉聲。獨坐時難玩,相看眼暫明。長行須顧我,漫漭共談瀛。
江左風流在,前梁復后唐。壁分新竹色,臺散舊蕓香。跡與仙風遠,名隨佛日長。澄湖回首地,云水一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