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頌九首 皇祖 其二
皇祖龍驤,疇敢猖狂。
元年九月,進叛于揚。
皇祖長驅,至揚城隅。
進窘登樓,并焚其孥。
皇祖龍驤,疇敢猖狂。
元年九月,進叛于揚。
皇祖長驅,至揚城隅。
進窘登樓,并焚其孥。
皇祖如龍騰般威武,誰敢放肆張狂。建隆元年九月,李重進在揚州反叛。皇祖率軍長驅直入,抵達揚州城邊。李重進困窘地登上城樓,還焚燒了自己的家人。
皇祖:指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
龍驤:形容氣概威武。
疇:誰。
元年:指宋太祖建隆元年。
進:指李重進,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宋初起兵反叛。
揚:揚州。
隅:角落,這里指城邊。
窘:困窘。
孥:子女,這里泛指家人。
此詩創作于宋朝,當時政權初立,李重進等地方勢力反叛。宋太祖趙匡胤迅速平定叛亂,鞏固統治。作者為贊頌皇室功績、彰顯權威而作此詩。
主旨是贊頌皇祖平叛功績,突出皇室威嚴。特點是敘事簡潔,情感莊重。在文學史上反映當時政治局勢與人們對皇室的尊崇。
玉釵重合兩無緣,魚在深潭鶴在天。
得意紫鸞休舞鏡,能言青鳥罷銜箋。
金盆已覆難收水,玉軫長拋不續弦。
若向蘼蕪山下過,遙將紅淚灑窮泉。
詩名重譯處應聞,四十休嗟未策勛。
邊草亦沾蘭芷氣,隴禽皆學鳳凰文。
座擎匕首看豪客,車持流蘇載細君。
歸到陸生祠畔歇,開裝飛出華山云。
金門可以隱,碧山可以仕。
所樂非窮通,為仁總由己。
不待曾點言,始覺三子恥。
鏗然舍瑟處,便是唐虞理。
人生大妄中,妄妄胡可紀。
不復夢周公,仲尼所以止。
捫虱談時務,雄豪焉足恃。
夕陽西下水東流,
芳草萋萋送客舟。
默倚危檣念身世,
一聲孤雁滿天秋。
云黑四山雨,山泉百道流。
坼崖聲出澗,絕壑夜無舟。
哭豈窮途效,賓誰一榻留。
天明偏不肯,客路及中秋。
乘興來尋杜使君,
亂山矗矗白云深。
武夷仙子能知己,
謾寫新詩訴此心。
一壑秋容瘦,霜天半欲紅。
遠郊分野色,病葉怯高風。
與影飄寒藻,將心托塞鴻。
日斜頻俯首,生意感飛蓬。
紗籠詩句壁曾留,滿目蒼涼感舊游。
函谷主人關令尹,扶風屬吏漢諸侯。
蓮花云黑三秦雨,棧道霜紅萬木秋。
夢里不知君去遠,更隨明月到梁州。
破曉才分路,輸啼響復停。
大霜疑小雪,殘月避高星。
樹影連村暗,雞聲帶水聽。
誰家林館靜,幽夢未曾醒。
著意繡鴛鴦,雙雙戲小塘。
繡罷無心看,楊花滿繡床。
夜深寒月照窗紗,
忽憶林逋處士家。
鷗鷺正眠煙樹冷,
不知誰可伴梅花。
天遣悲歡,地經離合,黯然魂已都消。記藕花生日,昨歲今朝。一覺春明好夢,涵秋閣、翠聳晴郊。留虛座、招云款月,酒斝詩瓢。
苕苕。這番判袂,長笛里關山,木落風高。悔不應輕別,結想徒勞。縱有魚箋雁帛,那當得、同話涼宵。涼宵永,空馀淚珠,濕透鮫綃。
夢到垂楊曾折處,撲面楊花,點點相思雨。燕懶鶯慵都不語,層樓望斷城南路。
喜鵲呼晴催夢去,起憑窗前,爛爛霞光曙。水闊煙深終可渡,伊人宛在蘅蕪渚。
北雁南云春向盡,日日江頭,帆影天頭遠。海燕歸來乖舊信,不成還被煙波困。
道是無情情未損,綠意沈沈,轉覺蟬聲近。約待回心深院進,與君終有重圓分。
瑯然醉讀離騷經,
一鶴聞之來中庭。
童子屢麾不肯去,
直湊樽前側頂聽。
剪到秾香,清和天氣,映空霧雨輕勻。這般態度,誰敢斗鮮新。國色天香富貴,瑤池種、迥出凡塵。雕闌護,姚黃魏紫,深淺總宜人。
更誰相問訊,綃窗掩日,苔徑留春。飐簾旌風軟,花影清真。不管楊花榆莢,肅端莊、一段精神。凝妝處,玉壺親貯,詞客醉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