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師遷化其徒得舍利供于天缽因作四十言贊嘆既而得殿省蘇承詩又增十字
師今順寂去,所寂竟何如。
倏爾歸無物,湛然同太虛。
化成三昧火,超出四禪居。
方悟祇園法,又勝漆園書。
蘇君善知識,言詩更起予。
師今順寂去,所寂竟何如。
倏爾歸無物,湛然同太虛。
化成三昧火,超出四禪居。
方悟祇園法,又勝漆園書。
蘇君善知識,言詩更起予。
大師如今順應寂滅離去,這寂滅究竟是怎樣的呢?轉眼間回歸到空無之境,清凈安然如同廣闊的太虛?;鋈琳婊?,超脫了四禪之境。這才領悟到祇園佛法,又勝過了《莊子》之書。蘇君是善知識之人,他的詩更啟發了我。
順寂:佛教語,指僧人去世。
倏爾:忽然,很快地。
湛然:清澈、安然的樣子。太虛:指天空、宇宙。
三昧火:佛教語,指禪定所發的智慧火。
四禪居:佛教術語,指色界的四禪天。
祇園法:指佛教的教義,祇園是佛教圣地。
漆園書:指《莊子》,莊子曾為漆園吏。
善知識:佛教指能給人以教益和幫助的人。
起予:指啟發自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是大師圓寂,其徒弟得到舍利供奉,作者為此作詩贊嘆。之后看到蘇君的詩,又增添十字。當時佛教文化應較為盛行,作者對佛法有一定的研究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贊嘆大師圓寂后的境界和佛法的高深。特點是用典自然,將佛道思想對比。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在文人中的傳播和影響。
張子暗內機,單生蔽外象。一時排冥筌,冷然空中賞。遣此弱喪情,資神任獨往。采藥白云隈,聊以肆所養。丹葩曜芳蕤,綠竹陰間敞。苕苕寄意勝,不覺凌虛上。曲欞激鮮飆,石室有幽響。去矣從所欲,得失非外獎。至哉操斤客,重明固已朗。五難既灑落,超跡絕塵網。
遠憶西游日,羈棲二載馀。名當百里起,跡類九夷居。為國初經野,還家輒倚廬。有懷知罔極,未得報鸞書。
昨夜夢懷玉,詩卷來高臺。巾石好明月,照入我襟懷。羅浮志已壯,豈為疾所摧。八荒云我闥,瞬息能往來。飄飄乘云車,躍躍蒼龍隨。云濤生浩浩,無跡不可裁。疑丞孰先后,無乃點與回。
江南二月柳條青,柳下陂堂取次行。蘭杜吹香魚隊樂,草莎成罽馬蹄輕。小蠻多恨身今老,張緒少年春有情。得似東吳顧文學,風前雨后聽鶯聲。
鐘鼓高城送臘徂,云霞曙色上桃符。日隨歲月開三始,春與鶯花到五湖。借宅南山非捷徑,對人故態是狂奴。依然舊識東風面,柳眼青青向酒壚。
今年冬后,黃花初綻。莫怪時光較晚。曉來玉露浥芳叢,瑩秀色、無塵到眼。支筇駐屐,徘徊籬畔。弄酌金杯自泛。須添羅幕護風霜,要留與、疏梅相見。
飛翰發早秋,山郭引旁搜。語豈連宵盡,身從一日抽。褰裳緣國難,封事嫉時偷。為問臨邛令,曾經此客不。
高人山水心,結習自無始。五畝江上園,清陰遍桃李。一堂聊自娛,三徑亦可喜。試問避俗翁,何如尊賢里。門前車馬客,無非朝大夫。問公獨何事,中歲遽此圖。長安二三公,發白形枯臞。隱憂念名節,亦有此樂無。君侯嗜圖史,插架何其多。徙居三十乘,流汗幾橐駝。千載誰晤語,端居自弦歌。至哉天下樂,歲月如子何。西山一何高,云氣出寒麓。中有無事人,鳴泉繞茅屋。宴坐今幾何,無以媚幽獨。興至偶成篇,呼兒為余讀。我居深山中,茅舍破不補。上見風攪林,下有云承宇。聞公落新宮,戶牖不可數。懶惰心力衰,念公亦良苦。夜吟招隱詩,月落寒泉井。自非千載人,誰與共清景。散發心朗寥,凝神味淵永。功名恐相期,富貴非所幸。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群物。度世君則然,脩身吾豈不。飛行仰云路,趺坐探理窟。獨夜扣星壇,清齋具簪笏。青山背夕陽,茲景公所愛。虛堂日落時,遷坐一解帶。嵐分疑有處,鳥度知無礙。須臾暮色來,默默無與會。端居屏塵慮,萬事付一尊。客來語世故,舉白當浮君。超搖謝眾甫,噂沓從諸孫。何以自怡悅,窗中見秋云。清溪何迢迢,上有千仞山。山中學仙侶,白石為門關。丹經苦吟哦,至道窮躋攀。豈知人間世,風塵縈九寰。
東坡戲墨作樹石,筆勢海上驅風濤。畫師所難公所易,未必此圖如此高。
微恙求歸已上書,西川幽夢落溪居。觀風步遠春耕畔,治獄心勞夜燭馀。高調欲將公比鳳,閒情敢謂我知魚。莫言借寇非今事,召杜從來父母如。
溪近泉聲在枕邊,月移梅影到窗前。水沈煙冷燈花落,半夜酒醒人不眠。
濛濛千萬樹,香在未開時。雪里人空望,風前自不知。山光寒更出,水氣暖方滋。十里松杉暗,重來月滿枝。
聞說羅浮好住禪,我來恰恰是荒年。少生坑稻多生藥,饑殺山僧飽殺仙。枵腹難償行腳債,空囊還欠入官錢。思量更欲移居去,只種黃精不種田。
寫出黃山氣脈堅,林巒清爽九秋天。畫山留骨松青瘦,坐得蒲團靜養年。
故里猶牽夢,他鄉且定居。老于經卷熟,病與酒杯疏。耕稼少豐歲,交朋多素書。飄零常自笑,潦倒更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