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送天缽長老
江無行化久,法眼眾推尊。
不憚南來遠,緣從北請頻。
潮音振祖道,朔土辟宗門。
有授傳高弟,無遮接下根。
慈航拯群溺,慧日破重昏。
老守心迷鈍,求師求一言。
江無行化久,法眼眾推尊。
不憚南來遠,緣從北請頻。
潮音振祖道,朔土辟宗門。
有授傳高弟,無遮接下根。
慈航拯群溺,慧日破重昏。
老守心迷鈍,求師求一言。
天缽長老在江上弘法已久,其佛法修為被眾人推崇尊敬。他不懼從南方遠道而來,是因為北方多次邀請。他講法如潮音般弘揚祖師之道,在北方開辟了宗門。他將佛法傳授給高徒,對根基淺的人也無差別接引。他如慈悲的航船拯救沉溺之人,如智慧之日破除重重昏昧。我這太守心智愚鈍,向長老求一句開示之語。
行化:指佛教的弘法、教化。
法眼:佛教用語,指能洞察佛法的眼力,也指高僧。
憚:害怕。
緣:緣故。
潮音:比喻高僧說法的聲音。
祖道:祖師的道法。
朔土:北方的土地。
高弟:高徒。
無遮:佛教語,指寬容一切、不加限制。
下根:指根基淺、悟性差的人。
慈航:佛教語,比喻慈悲的救度眾生脫離苦海的佛。
慧日:佛教語,比喻佛的智慧如日,能破除眾生的愚癡黑暗。
老守:作者自稱,太守的謙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北方多次邀請天缽長老前來弘法,長老不懼路途遙遠來到北方。作者作為當地太守,心智愚鈍,希望得到長老的開示,可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長老的敬意和求法之心。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天缽長老的佛法修為和弘法功績,突出長老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形象。詩風莊重典雅,在當時可能對宣揚佛教文化起到一定作用,體現了佛教文化與地方官員的交流互動。
結交無慮三十年,道同志合難其全。傾蓋相歡豈無有,當面論心背不然。晚知趨向動違俗,閉門避客魚淵潛。屬聞貳令非常好,才德遠過崔藍田。有懷欲吐難忍腳,試剝云霧看青天。穆如清風濯煩慍,皎若明月墮我前。論文未易探涯涘,講政壹以民為先。老夫論說眾所廢,公獨采拾無棄捐。承顏請益恨不數,契合乃過金石堅。我方怙焉以為命,忍聞歌吹張離筵。西郊日煖玉生煙,羨公此行若登仙。何當化龍逐云氣,四方上下相周旋。含情握手不忍別,敢效昔人裨一言。圣王當寧方急賢,愿公袖疏朝甘泉。為言民瘼殊未痊,徑須下詔寬緡錢。
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尊前柏葉休隨酒,勝里金花巧耐寒。佩劍沖星聊暫拔,匣琴流水自須彈。早春重引江湖興,直道無憂行路難。
芳堤一行垂楊路。漫重系、莫愁舟住。綠荷葉葉盤承露。柰人似、金仙去。情緣已分天相誤。恨蹤跡、竟隨飄絮。浣花箋紙空留與。寫不盡、傷心句。
寒日苦易短,燕鴻暮何之。念爾舍沙漠,為此萬里飛。銜蘆不厭高,系書端寄誰。寒聲夜相呼,客子涕已垂。聲斷腸亦斷,歸期各何時。
佳人睡覺失青山,惡毒心腸賣笑顏。認得皮毛一歸去,花枝無艷虎全斑。
殘夜不須眠,獨起誰同調?老我莫彷徨,片月猶年少。愚公欲移山,恃有子孫在。老夫當及身,移樓著人海。
巖電晶熒君未老。看看門外鋒車到。一點眉間黃色好。人盡道。從今次第登三少。左右青娥來巧笑。注唇涂額新妝了。斜插梅花仍斗妙。歌窈窕。醉來容我相嘲傲。
誰把霜林染得紅,更栽綠竹與長松。家家白酒連宵醉,處處新禾徹夜舂。半落園林懸橘柚,低回門巷映芙蓉。沙鷗性在終難狎,秪解沙頭印腳蹤。
驚風吹浪高于屋。一發遙山青斷續。蒼茫時見海鷗飛,宛轉羞窺梁燕宿。芭蕉漸漸舒濃綠。愁蔽紗窗妨遠矚。不辭更上一層樓,秪為欲窮千里目。
騎龍上天入太清,繼世而往在我盈。握鈴而呼大司命,主非使者走折脛。乃知神仙非智巧,積功累行如邠鎬。專懷邪辟祈長年,誰言淮南雞犬飛上天。
雨后秋堂足斷鴻,水邊吟思入寒空。風情誰似楓林好,一夜吳霜照影紅。水痕漸落露漁汀,禿柳枝疏也自青。喚起吳興張子野,共看山影壓浮萍。
慣立煎茶屋角頭,低眸頻候雪花浮。一奴一婢亦作怪,不為先生破屋愁。
官事私憂總不論,每于樓上到黃昏。江城日暮須吹角,野寺僧歸自掩門。秋晚山川多草木,年豐場圃足雞?。人生幾有淵明樂,稚子迎門酒滿樽。
晴窗睡起爐煙直。香云墮髻嬌無力。溪水碧涵空。拒霜深淺紅。墜鞭還駐馬。縹緲珠簾下。自是意中人。臨風休障塵。
奔峭背赤甲,斷崖當白鹽。客居愧遷次,春酒漸多添。花亞欲移竹,鳥窺新捲簾。衰年不敢恨,勝概欲相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