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季冬殘臘大雪主人以糟玉面貍及尊酒為餉
南山白額虎,暴戾日以滋。納諸罟擭中,食肉寢其皮。
文貍外柔順,玉面而豐肌。與世了無忤,奚亦遭危機。
得非風味殊,尊俎之所宜。焚山獵獸者,是以羅致之。
主翁厭肥甘,鼎食嗤群兒。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巵。
于時臘將殘,雪花一尺圍。玉樓寒起粟,墨突晨未炊。
得酒且大嚼,勿令兒輩知。
南山白額虎,暴戾日以滋。納諸罟擭中,食肉寢其皮。
文貍外柔順,玉面而豐肌。與世了無忤,奚亦遭危機。
得非風味殊,尊俎之所宜。焚山獵獸者,是以羅致之。
主翁厭肥甘,鼎食嗤群兒。殷勤筑糟丘,遣送持酒巵。
于時臘將殘,雪花一尺圍。玉樓寒起粟,墨突晨未炊。
得酒且大嚼,勿令兒輩知。
南山有白額虎,它的兇狠殘暴日益加劇。人們把它捕捉到陷阱中,吃它的肉還拿它的皮當褥子。文貍外表溫順,有著如玉的面龐和豐腴的身體。它與世間萬物毫無沖突,為何也遭遇了危機?莫非是它的風味獨特,適合被擺上餐桌。那些焚山打獵的人,因此將它捕獲。主人吃膩了肥美的食物,嘲笑那些只知大吃大喝的人。他精心用酒糟腌制文貍,還派人帶著酒一起送來。當時臘月快過完了,一尺厚的雪花堆積著。我在寒冷的屋里凍得起了雞皮疙瘩,爐灶早上還沒生火。我要趕緊喝酒吃肉,可別讓孩子們知道。
甲辰: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創作時間推斷。季冬:冬季的最后一個月,即臘月。殘臘:臘月將盡。糟:用酒糟腌制。玉面貍:一種動物,即果子貍。餉:贈送。
白額虎:額頭有白色斑紋的老虎,常用來指代兇猛的野獸。
暴戾:兇狠殘暴。滋:增長。
罟擭(gǔ huò):捕獸的網和機關。
文貍:毛色有花紋的貍貓。
忤:抵觸,沖突。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借指宴席。
羅致:招致,網羅。
厭:通“饜”,吃飽,吃膩。
鼎食: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嗤:嘲笑。
糟丘:酒糟堆積成的小山,這里指用酒糟腌制食物。
巵(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玉樓:華麗的樓閣,這里指作者居住的屋子。起粟:因寒冷而皮膚起雞皮疙瘩。
墨突:煙囪。
由于“甲辰”年份不明,難以確切知曉創作背景。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處于冬季,詩人生活環境較為清寒。主人送來糟制的文貍和酒,引發了詩人的感慨,使其借物抒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文貍無辜遭難之事,批判社會中善良者受欺的現象。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托物言志表達情感,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海不揚波萬國通,三吳閩浙各乘風。盛時不貴珍奇物,彝舶無多到粵中。
憶昔聚故園,日日論翰墨。自君去山東,欲見不可得。綠衣昨日來,萬里傳尺幅。展卷云水涌,茫然夜色逼。明月穿云出,照見峽江楫。故山景依依,中有情如織。凝神讀再三,仿佛君在側。因思巴山君,筆底有深意。雖云別故鄉,山月猶堪憶。誰云憎讒人,鄉思不可抑。遂將萬種情,傾瀉入墨跡。令我萬里外,掩卷獨嘆息。
一片秋天碧萬尋,月華初上水沈沈。遣愁不用先愁醉,更看清光到夜深。
三峽橋邊春見雪,落星寺里暮聞鐘。
我無以慰公,公詩儗刊訂。然公必佑我,速愈維摩病。
麥秀蔪兮雉朝飛。向虛壑兮背枯槐。依絕區兮臨回溪。
知爾龍山飲,憑高鳳野開。日從燕樹轉,云自漢宮來。目盡天南雁,心飛江上臺。杜陵空抱病,庾信獨生哀。
九曲溪連萬樹松,樹邊云屋住仙翁。不曾說著人間事,日暮唯先閉鶴籠。
重讀廑廬詞,剩稿凝珠淚。仿佛殘英伴雨絲,片片飄香砌。苕上又春回,詞館人何寄。底事丙丁只字無,欲問雙溪水。
此郎都無子弟氣,夜對黃妳籠青燈。君今落腳墮鳶外,欲往從之嘆未能。郎罷才名今白發,佐州亦復坐窮邊。甚欲出手相料理,東南風高難寄箋。
孤舟又向海門過,舊事厓山感慨多。三十已憐添白發,千秋誰與泣銅駝。云埋斷碣迂黃土,樹掩離宮長綠羅。自古興亡終若此,不須彈淚落滄波。
一書吾友自天涯,歷歷諸公盡可誇。夢里煙霞真肺腑,塵中顏面各京華。杯深旅館相留月,雨送孤舟別后花。萬里衡陽何處是,欲將離思過長沙。
夫首飛蓬婦亦然,一枝橫槳棹漁船。饑寒相對何慚色,愁是鰣鰉魚鲊錢。
絹素無功法不傳,幾將封事達天邊。青山早似含鋒筆,碧霧濃如滲紙煙。體勢已超鸞翥上,契書知在鳥官前。明霞淡月疏疏見,染取成都十樣箋。
自慚尸素嘗多暇,未放秋風變楚顏。一夢別離拋白水,三年端的守青山。野雞避鶻遮雛去,沙翮銜魚趁母還。縱有亂愁消遣盡,淡云殘日共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