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樂天村居臥病 其二
平林卷宿霧,白日行黃道。
窗橫四圍山,門掩三徑草。
老人苦夜永,褰衣起常早。
既無姬妾侍,寧有衾禂抱。
身心兩清浄,衰病反為好。
問我年幾何,年已逾綽老。
平林卷宿霧,白日行黃道。
窗橫四圍山,門掩三徑草。
老人苦夜永,褰衣起常早。
既無姬妾侍,寧有衾禂抱。
身心兩清浄,衰病反為好。
問我年幾何,年已逾綽老。
平原上的樹林卷走了隔夜的霧氣,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窗戶正對著四周的山巒,門掩映在小徑的荒草中。老人苦于夜晚漫長,常常撩起衣服早早起身。既沒有姬妾侍奉,哪會有溫暖的被子相擁。身心都清凈了,衰老和疾病反而成了好事。問我年紀多大,已經超過了六十歲。
平林:平原上的樹林。
宿霧:隔夜的霧氣。
黃道:古人想象中太陽運行的軌道。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褰衣:撩起衣服。
衾禂:被子。
綽老:六十歲的老人。
此詩應是詩人在村居臥病時所作。當時詩人身處鄉村,遠離塵世喧囂,在疾病的困擾下,反而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于是寫下此詩表達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看淡衰老疾病、追求身心清凈的豁達態度。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感悟和精神境界。
亂來奔走巴江濱,愁客多于江徼人。
朝醉暮醉雪開霽,鬢禿又驚逢獻歲,眼前渾不見交親。
失意離愁春不知,到家時是落花時。
孤單取事休言命,應嗟我又巴江去,游子悠悠聽子規。
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魂散石城荒。
江人依舊棹舴艋,煙濃草遠望不盡,千古漢陽閑夕陽。
誰解登高問上玄,謫仙何事謫詩仙,云遮列宿離華省,不知幾首南行曲,留與巴兒萬古傳。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無。今日重思錦城事,我拜師門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
建章宮殿紫云飄,春漏遲遲下絳霄。
綺陌暖風嘶去馬,
秦楚年年有離別,揚鞭揮袖灞陵橋。
曾袖篇章謁長卿,
今來附鳳事何榮。
星臨南省陪仙步,
龍墀仗下天街暖,
共看圭峰并馬行。
寺在帝城陰,清虛勝二林。
蘚侵隋畫暗,茶助越甌深。
巢鶴和鐘唳,詩僧倚錫吟。
煙莎后池水,前跡杳難尋。
朝直叨居省閣間,由來疏退校安閑。
落花夜靜宮中漏,孤峰未得深歸去,名畫偏求水墨山。
初升諫署是真仙,浪透桃花恰五年。
垂白郎官居座末,從此追飛何處去,金鸞殿與玉堂連。
往事悠悠添浩嘆,勞生擾擾竟何能。
故山歲晚不歸去,吟余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馬頭春向鹿頭關,遠樹平蕪一望閑。雪下文君沾酒市,堤月橋燈好時景,漢庭無事不征蠻。
夜無多雨曉生塵,草色嵐光日日新。蒙頂茶畦千點露,卻共海棠花有約,數年留滯不歸人。
渚遠江清碧簟紋,小桃花繞薛濤墳。朱橋直指金門路,子規夜夜啼巴樹,不并吳鄉楚國聞。
承時偷喜負明神,
務實那能得庇身。
不會蒼蒼主何事,
忍饑多是力耕人。
杳杳漁舟破暝煙,
疏疏蘆葦舊江天。
那堪流落逢搖落,
兵車未息年華促,
早晚閑吟向浐川。
如此浮生更別離,可堪長慟送春歸。
潼江水上楊花雪,剛逐孤舟繚繞飛。
和煙和雨遮敷水,
映竹映村連灞橋。
撩亂春風耐寒令,
到頭贏得杏花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