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雜詩 其一
黃屋非堯意,謳歌有啟歸。
德參羲昊古,事與漢唐非。
喜氣傳千嶂,皇風浹九圍。
胡亡固無日,智勇舊沈機。
黃屋非堯意,謳歌有啟歸。
德參羲昊古,事與漢唐非。
喜氣傳千嶂,皇風浹九圍。
胡亡固無日,智勇舊沈機。
帝王之位并非堯的本意,民眾的擁戴使啟回歸。德行堪比遠古的伏羲、太昊,行事與漢唐不同。喜悅的氣息傳遍群山,皇家的風范遍及全國。胡人滅亡本就時日無多,往昔的智謀韜略仍暗藏玄機。
黃屋:帝王所乘之車,以黃繒為車蓋里,這里指代帝王之位。
堯意:堯的意愿,堯是古代賢君,有禪讓之舉。
謳歌:民眾的歌頌、擁戴。啟:夏啟,大禹之子,繼承了禹的地位。
羲昊:伏羲和太昊,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浹:遍及。九圍:九州,指代全國。
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沈機:暗藏的機謀。
“壬午”為干支紀年,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所處時代判斷。此詩可能創作于國家面臨外患,詩人期待統治者能有賢德之舉,帶領國家走向興盛,抵御外敵之時,詩人對國家前景抱有樂觀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統治者的德行和能力,表達對國家戰勝外敵的信心。其特點是意境宏大,情感積極向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期望。
之子高堂在,行年八十春。少敦黃鵠節,老倚白華身。養志惟高隱,垂名在食貧。吾親有慈命,將與孟家鄰。
三徑誰從陶靖節,重陽惟有傅延年。
漢苑煙花望不迷,停車還為訪幽棲。秋殘河漢雙鴻斷,霜肅關山萬騎嘶。露下金盤誰共倚,尊前龍劍故相攜。江南封事頻頻上,十載乾坤厭鼓鼙。
猗與那與,置我鼗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鼗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于赫湯孫,穆穆厥聲。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千林戰,風雨夜聲多。古屧著愁敲木葉,秋天如墨壓山河。我欲一揮戈。
馮相方觀祲,巫陽忽告災。千秋臨寶殿,一夕閟泉臺。纚紼悲長往,靈輴挽不回。昊天思罔極,長使圣情哀。
三歌曰:我所瞻兮會仙巖,溪流三曲溪轉深。海日初升開曉嵐,游仙鸞鶴此中驂。何以侑之杯行三,緣厓架壑窮幽探。山光水色媚清酣,千秋萬歲樂且耽。
朝發鐵江暮鐵橋,鐵橋鐵江同一流。蓬萊一股誰云遙,群仙排云出相邀。
此翁平生煙水涯,牽風載雨船為家。水煙蒼蒼天盡處,欲滅不滅孤篷斜。鳴榔打船江窅渺,向妻亂叫蘆花好。紫網臨風牽綠泥,有魚無魚和荇倒。菰蒲接天水鳥飛,草深沙暖魚蝦肥。日黃江黑風始怒,猶自放船迎夕暉。魚蝦雜倒呼兒檢,謂言趁此斜陽暖。腰間剛剩十文錢,沽酒不辭青旆遠。孤舟每牽江色留,爛破衣裳江影浮。老漁無機鷗可驗,有時飛上渠儂頭。篩螺箕蛤生活罷,黃頭晚梳綠煙下。賣得糠蝦買得鹽,鼾眠自謂心無掛。夜則慣挨江鷺眠,籬橫萬朵秋峰邊。明月為燈照江口,江高露冷芙蓉鮮。或蝦或蚌撈江底,官徭不差私自喜。所愁只恐市城饑,爭道魚蝦不如米。舴艋低回蘆葉鳴,沙高日短潮頭橫。小兒落水大兒叫,舉頭一片秋江明。狂歌亂拍十指齊,葉舟總著煙溪迷。白酒黃漿醉飽后,眼眶便覺青天低。赤身不怨貧如洗,渾家團圞一船底。月落烏啼鬼火明,枕頭橫在霜花里。彌空紫沙煙浪平,渡頭誰家雞犬聲。開篙一陣榔板去,半夜海紅天日生。
吹笛破山翠,蕭蕭夜壑停。一聲杯上雨,萬感鬢前星。斷續音成梵,多羅曲是經。雖無楊柳落,凄怨不堪聽。
別君珠海思茫茫,南武城邊日色黃。草檄蠻王除左纛,還家幕府治金裝。碧空絕影行天馬,霄漠翱翔看鳳凰。世事盡憑公等在,疏慵成我布衣狂。
平生樂事在三馀,不管梧陰過玉除。絕尾忽參嫠緯句,風塵今日正愁予。心賞南樓一味涼,波光山影上藜床。莫言體國非吾事,好夢不能千里長。未坐他年百尺樓,浮云身上且悠悠。眼高四海騎鯨客,不見長安亦解愁。
故人理孤棹,沖破秋云根。獨鶴竟飛去,雙松空候門。此間無主在,底事與誰論。想到吟詩虛,歸來見屐痕。
小窗簾箔護重重,榾柮爐心蛻骨紅。昨夜朔風能凜冽,冰花亦結硯池中。
去年滅龜茲,今年斬樓蘭。不憂道里遠,但念衣裳單。北風卷沙雪,凄凄日夜寒。安邊在今日,焉敢辭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