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運使挽詞 其二
樊侯勛德佐中興,百世兒孫尚典刑。
闔境民蘇御史雨,列城人仰使君星。
憲臺嚴冷獨峩豸,道院清閑誰掣鈴。
謠頌洋洋在人耳,不須樂石更刊銘。
樊侯勛德佐中興,百世兒孫尚典刑。
闔境民蘇御史雨,列城人仰使君星。
憲臺嚴冷獨峩豸,道院清閑誰掣鈴。
謠頌洋洋在人耳,不須樂石更刊銘。
樊侯以功勛品德輔佐國家中興,子孫后代百代都有典范。全境百姓在御史帶來的甘霖中復蘇,各城百姓仰望使君如仰望星辰。御史臺威嚴,您如獬豸般剛正,道院清閑,無人能像您那樣執掌事務。百姓的歌謠頌詞還在人們耳邊回響,不必再刻碑來銘記您的功績。
樊侯:指樊運使。
典刑:典范。
闔境:全境。
蘇:復蘇。
使君星:指刺史、州郡長官。
憲臺:御史臺。
峩豸:獬豸,傳說中的神獸,能辨曲直,御史著獬豸冠,這里指御史剛正不阿。
掣鈴:執掌事務。
樂石:可做碑的美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樊運使曾輔佐國家中興,有卓越功勛,在當地威望頗高,詩人可能在樊運使去世后,為表達對他的敬意和緬懷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樊運使的功勛品德,突出其恩澤百姓、剛正不阿的特點。以莊重典雅的語言展現其形象,在文學上體現了對賢能官員的贊美傳統。
鐵干屈左紐,苔枝鎖空青。雨露承十朝,根心自禎明。愿仗千佛蔭,羞向三閣榮。水月照纓絡,儼矣大士形。秋風動石頭,不雜玉樹聲。泰媼永訶護,恐化蒼龍精。
佳處知音若不多,似將俚耳聽云和。溪山無自不掛眼,亭乎亭乎如汝何。
禮行方澤,文物備舉。惟皇地祇,昭格來下。奠瘞玉帛,純誠內著。神保是享,陟降斯祐。
入用因埏埴,時行任比方。連階□□□,□□□□□。
清宵短焰光陸離,幽窗伴我伊吾時。論功較德真故知,棄置豈似秋蒲葵。紛紛世態良可嗤,斯言有感韓昌黎。
離心何處一登樓,折檻嶙峋漢闕留。曉霧乍將龍豹臥,朝陽行睹鳳皇游。梅花醉折羅浮頂,桂樹閑吟庾嶺頭。為問蓬萊朝上帝,如何砥柱在中流。
楊花零落暮春風,醉起南軒夕照紅。閑倚焦桐坐無語,故人相隔海門東。
漆燈無復曙,柏徑不知春。南紀光華減,中朝俊秀貧。凄清千古韻,寂寞一丘塵。異日昭亭下,方多瀝酒人。
告臥春明日,災逢本命年。英靈百人敵,奄忽一朝捐。妙墨宗祧秘,遺文太史編。家書四世學,嗣子復能傳。
瘴海盲風,更誰避、樓船檣折。長記得、鐃歌歸路,獲嘉時節。日夜丹青麟閣夢,論功才補朱衣缺。問世間、求寵有門無,終迷轍。為此錯,平生鐵。踰嶺嶠,皆炎熱。獨梅花萬里,桂林冰雪。躍馬十年銷髀肉,遠游一債償難徹。笑悠悠、造物戲人哉,冠纓絕。
飛來青鳥句猶溫,不礙巫夔云罨門。紙短每嫌消息少,辭真自有古風存。舅賢甥俊依千里,母老妻單各一村。無路可投平寇策,憐君如我把詩論。
入門屋大乾坤窄,八荒四極在我室。手捫五岳皆平地,坐視滄海忽壁立。恍如上界一俯矚,三分塵上水居七。又如置身洪荒前,當時不見一人跡。昆崙之外原無山,馀氣磅礴散萬脈。東南諸國臨大水,西北川原豈終極。乃知大塊非無垠,直若盆水浮敗葉。關塞古今稱形勝,自我視之皆智力。圖中斑駁五色分,人種國界辨明晰。世上沿革血染成,此圖變更乍朝夕。人間無日無干戈,一萬年后知何色。起來取圖裂粉碎,無地存身計亦得。回頭新月照空墻,似聞吳質嫦娥微嘆息。
老死儒生習未除,殘膏分得燎原馀。一枝冷焰搖清夜,要讀生前未了書。
黃菊開時酒價廉,晚聲沙市簇青簾。不堪衣袂猶為客,偶上樓頭試卷簾。良友相逢還易別,老兵對飲且無嫌。西風放棹龍山去,何必疏狂脫帽檐。
扃要政攸敦,防非道久尊。掄材矩已中,善閉契□存。只慎樞機動,寧矜開闔恩。自非蒙一拔,何得入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