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淵明飲酒詩 其二○
是非俱幻影,妄別偽與真。
世界如空華,謾分澆與淳。
古人今何在,千載一夢新。
唐虞且空虛,豈復有隋秦。
況我此之身,天地一微塵。
區區欲徇世,用力嗟徒勤。
邇來稍自悟,遂與杯酌親。
世味如嚼蠟,說酒猶生津。
朝醉忘盥颒,暮醉忘冠巾。
世人自我異,我豈異世人。
是非俱幻影,妄別偽與真。
世界如空華,謾分澆與淳。
古人今何在,千載一夢新。
唐虞且空虛,豈復有隋秦。
況我此之身,天地一微塵。
區區欲徇世,用力嗟徒勤。
邇來稍自悟,遂與杯酌親。
世味如嚼蠟,說酒猶生津。
朝醉忘盥颒,暮醉忘冠巾。
世人自我異,我豈異世人。
是非都是虛幻的影像,胡亂去分別偽與真。世界如同空中花一樣虛幻,何必去區分澆薄與淳樸。古代的人如今在哪里呢,千年不過是一場新夢。唐堯虞舜的時代都已虛無,哪里還有隋代和秦代。何況我這身軀,不過是天地間的一粒微塵。小小地想要迎合世俗,可嘆只是白白地用力。近來漸漸自我醒悟,于是和酒杯親近起來。世間的滋味如同嚼蠟,說起酒來還能生津。早上喝醉了忘記洗臉,晚上喝醉了忘記戴帽子。世人認為我和他們不同,可我哪里和世人不一樣呢。
妄別:胡亂分別。
空華:佛教語,指虛幻的景象。
謾分:徒然區分。澆與淳:澆薄與淳樸。
唐虞:唐堯與虞舜的并稱,借指上古太平盛世。
徇世:迎合世俗。
盥颒(guàn huì):洗臉。
冠巾:帽子。
此詩為和陶淵明飲酒詩,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社會動蕩不安,他借飲酒詩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人生的思考。此詩作者可能處于類似的社會環境,或受陶淵明思想影響,在經歷了對世事的觀察和思考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世事虛幻的認識和對自我的超脫,其突出特點是用直白的語言闡述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和陶詩這一文學傳統中對人生的思考。
萬雉云邊萬馬屯,筑來直欲障胡塵。 誰知斬木為竿者,只是長城里面人。
天悲悼我地亦憂,萬里河山帶白頭。 明日太陽來吊唁,家家戶戶淚長流。
清明正是落花時,百舌聲中折一枝。 惱殺東風太無賴,公然來我手中吹。
名花爾無玷,亦入此中來。 誤被童蒙拾,真辜雨露開。 托根雖小草,造物自全材。 幼讀南容傳,蒼茫老更哀。
帳云暮卷,漏聲不到小簾櫳。銀漢夜洗晴空。皓月堂軒高掛,秋入廣寒宮。正金波不動,桂影玲瓏。佳人未逢。悵此夕、與誰同。對酒當歌,追念霜滿愁紅。南樓何處,愁人在、橫笛一聲中。凝望眼、立盡西風。
演經搗藥已無蹤,古觀丹崖翠壁重。 要識廬山先輩面,含情一撫六朝松。
雪晴天地一冰壺,竟往西湖探老逋,騎驢踏雪溪橋路。笑王維作畫圖,揀梅花多處提壺。對酒看花笑,無錢當劍沽,醉倒在西湖!
燈花占信又無功,鵲報佳音耳過風。繡衾溫暖和誰共?隔云山千萬重,因此上慘綠愁紅。不付能博得個團圓夢,覺來時又撲個空。杜鵑聲啼過墻東。
杏花村里舊生涯,瘦竹疏梅處士家。深耕淺種收成罷。酒新篘,魚旋打,有雞豚竹筍藤花。客到家常飯,僧來谷雨茶,閑時節自煉丹砂。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 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
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水中仙子并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 想是鴛鴦頭白死,雙魂化作好花來。
北顧橫江盡,東南第一州。 六朝都在望,回首倦登樓。
涼生宮殿不因秋。霽色澄千里, 潮聲帶兩州。天長地久大悠悠, 爾既無心我亦休。海門礙日山雙聳, 江北迎人樹幾行。
八月金陵天氣涼,勞勞亭畔雨花香。 誰家別淚沾紅粉,幾處秋風起白楊。 沽酒城邊頻系馬,聞歌道上總思鄉。 古今無恙東流水,多少行人為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