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熊道人
十載隠潭衡,居然腑肺清。
枯禪參懶瓚,老氣激彌明。
筆底煙云妙,人間勢利輕。
款門俄告別,江海一浮萍。
十載隠潭衡,居然腑肺清。
枯禪參懶瓚,老氣激彌明。
筆底煙云妙,人間勢利輕。
款門俄告別,江海一浮萍。
你隱居在衡山、潭州十年,果然身心純凈。參習枯禪如懶瓚和尚,豪邁氣概可比彌明。筆下書畫煙云般美妙,看輕人間的權勢利益。突然前來告別,此后如江海中的浮萍漂泊。
隠:同“隱”,隱居。潭衡:潭州和衡山。居然:果然。枯禪:指僧人坐禪苦修。懶瓚:唐代詩僧。彌明:唐代衡山道士軒轅彌明。款門:敲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與熊道人交往一段時間后,熊道人要離開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之風,而熊道人隱居修行、淡泊名利的形象讓詩人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熊道人的隱居生活和高尚品格。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用典和意象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超脫世俗之人的推崇。
虛明旱藕千絲透,清泠寒泉百脈來。
綠燭怕燒先自障,青牋欲寄倩誰裁。
正憐夜雨敲篷響,只恐秋風裂扇開。
月下徘徊清影動,卻疑翠鳳下瑤臺。
麥熟歸小隠,詩名留遠方。
竹冠山靄重,棕屨石苔香。
掃徑憐新筍,臨池玩舊芳。
僧交非昔比,吾黨懼行藏。
故國烏頭白,太空雞子黃。
蒲茸千頃麥,筠粉萬株桑。
錯莫昏花眼,朦朧塵土腸。
天河如可挽,洗出太陽光。
抱甕區區老漢陰,空齋擁鼻日長吟。
青山隔截市朝面,白發消磨豪杰心。
書既無成休學劍,貴無可買恥言金。
情知不入鴛鸞侶,頼有鷗盟尚可尋。
花開壓逕枝堪挽,花落鋪階雪不飄。
繭老蛾成投綠水,香干蝶散離長條。
滿地月明濃不掃,無人梅落怨難銷。
老人別有心中事,愧爾投瓜乏報瑤。
璘娥琢月剪冰花,著葉團團更不斜。
只把青蔥爭玉樹,不將夭冶鬭金沙。
吹香自滿騷人國,成實還宜野叟家。
老我真成被花惱,尊前坐嘆復行嗟。
晴云高舉雪云低,日日占天候不齊。
菘白僵成茭白筍,麥黃淹作韭黃虀。
江湖吐日黿晞甲,山路成泥獸印蹄。
老去欲休官不許,夜來魂夢舊山谿。
冬日山居好,隨家豐儉宜。
果成猿種核,薪落鶴巢枝。
梅見天機早,菊知霜信遲。
讀書年少事,任汝眼昏眵。
種麥誰家婦,青裙皂角冠。
從夫無燥濕,自小習艱難。
窠淺愁鴉竊,株成畏馬殘。
夜來新得雪,濁盎慰初寒。
半面羞藏袂,回頭嬾向人。
清涼生夜氣,冷淡見天真。
此物慳開口,他花怯效顰。
莫嫌容易落,笑罷總成塵。
春夢是耶非,終慚戀祿微。
整冠騎馬出,欹枕聽雞回。
食蘗風霜入,還丹志愿違。
未能忘習氣,安得寸心灰。
蕢桴土鼓為聲始,天球河圖非琢工。
欲自柳州參靖節,將邀東野適盧仝。
平原駿馬開黃霧,下水輕舟遇快風。
歷歷瑤琴怨遙夜,泠泠玉佩度秋空。
倚徙白頭杖,哀傷赤子兵。
斜封今不用,直指近方行。
商鞅何妨徇,桑羊盡可烹。
擊蒙須用此,尺箠惜刑輕。
一葉薰風帶暑回,雨添濃翠暗庭槐。
不隨春去鶑猶在,好競時妝榴又開。
剪尺旋栽新白苧,杯盤聊薦舊青梅。
篋中敝扇投閑久,依舊團團入手來。
鳳棲老子近何如,骨格崚嶒久病余。
新酒得時招近局,小樓無事憶亡書。
眼昏長道青燈暗,頭癢空將短發梳。
昨夜西風吹海動,磨刀準擬膾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