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文殿學士趙公挽詞 其二
授受唐虞際,從容平勃閑。
宗英誰柄用,人望屬槔閑。
晚侍經闈讀,寖登規殿班。
帝鄉留不住,歸去老湖山。
授受唐虞際,從容平勃閑。
宗英誰柄用,人望屬槔閑。
晚侍經闈讀,寖登規殿班。
帝鄉留不住,歸去老湖山。
在如同唐堯虞舜禪讓般的授受之際,您從容得如同漢代的陳平、周勃。宗室英才中誰能被重用呢?眾人的期望都落在您身上。您晚年在經闈侍奉講讀,逐漸登上規殿之班。可惜京城留不住您,您最終歸去終老于湖山之間。
授受唐虞際:唐虞指唐堯與虞舜,傳說中古代的賢君,這里借指類似賢君授受權力的時期。
從容平勃閑:平勃指西漢的陳平與周勃,他們在漢初政局中發揮重要作用,此處形容趙公處事從容有能力。
宗英:宗室中的英才。
槔閑:這里指趙公。
經闈:為皇帝講讀經史之處。
規殿:可能是宮殿名,此處指重要的朝堂班次。
帝鄉:京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在趙公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追思和評價而作。當時可能處于一個政治環境相對穩定或有一定變化的時期,趙公作為宗室英才,在朝堂有一定影響力,其離世引發作者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趙公的才能和地位,惋惜其歸隱。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表達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為研究當時人物和社會風貌提供了一定資料。
僧來索我詩,詩在青林杪。夜深獨鶴歸,一聲江月小。
三時晴雨望高旻,沮溺無心笑問津。香草未能忘楚國,桃花那識有秦人。春秋義向漁樵重,日月書歸草野真。遠志何妨為小草,君歸更臥惠山春。
中書兩入寇尚書,出鎮雄藩半載馀。棠樹陰中無訟聽,閑騎寶馬到茅廬。
循吏功名兩漢中,平生風義最雍容。魚游濠上方云樂,鵩在承塵忽告兇。掛劍自知吾已許,脫驂不為涕無從。百年窮達都歸盡,淮水空圍墓上松。
昨夜雙星,共河漢、滄波飛涉。是誰遣、疏梅照影,一枝先雪?織錦深憐機杼巧,吹蘆自笑聲情拙。到中流、猶未白東方,杯重設。曾沸過,心頭血;曾挽過,云邊月。守三生何計,一時圓缺?天外偶蒙寒雨顧,林間樂受清鶯咄。細思量、都是善因緣,難回絕。
南山春筍多,萬里行枯臘。不落盤餐中,今知綠如簀。
甲子書窮丁巳年,無端身計過浮煙。思家心斷屠蘇酒,守歲宵連客子船。老句未工猶有債,衰顏欲換笑無緣。長風果協篙師愿,晚向沙汀插紙錢。
凌寒愛酒謫仙人,一笑能回萬壑春。難佩待歸天上去,卻看桃李媚紅塵。
夙懷愛幽僻,暇日聊游戲。微風過庭蘭,新月移巖桂。欣然濯虛襟,不知人間世。民生常有終,身外何足計。
嚴風凋角弓,鉦鼓鳴不止。弟兄但隔谷,咫尺異生死。丈夫報國甘苦辛,此時顧恩寧顧身。詎知兄弟左右手,臨難方為行路人。升高聊一望,力盡心未已。仰天呼兄兄不來,壯發沖冠直如指。生為同氣親,死作異鄉塵。自矜雄豪重仁義,誰保艱難不相棄。豈不見南山桂樹同根生,百年雨露同枯榮。又不見桓山之鳥同巢哺,欲去回翔不能征。人生有情乃若此,天地慘寂終難平。嗚呼賓客滿堂歌伐木,且請停杯歌隔谷。
隴上壯士南安陳,便便腹干藏千人。繡袍窄袖黃金鱗,雙虹熻?盤秋旻。大刀蛇矛近輒嗔,何來一校交逡巡。蛇矛去腕刀不神,讎爾?驄跡何新。可憐養士同心肝,死者隴上生長安。西吹晨風東逝瀾,為爾抵節歌盤桓。
舊時馬上聲,今向席間鳴。花月意恒滿,關山恨暫平。芳塵縈袖出,纖指逐弦清。莫以別離曲,來承歡宴情。
誰種長松禮斗壇,五株曾否拜秦官。涼風吹上松梢月,影落龍鱗片片寒。
淇園霜干好,攀折日臨流。系以虹霓縷,兼之明月鉤。煙波東海上,雨雪大江秋。直拂珊瑚樹,魚龍不自謀。
炎方且為荔支留,藥市東邊問伯休。三島易尋徐福國,五湖難上大夫舟。珊瑚樹待漁竿拂,薝卜花期野寺游。寄語嘉禾供奉客,更拋宮錦鳳池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