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陳安行遷右司仲兄遷大理丞余遷太府丞寄詩為賀次韻 其一
東塾談經歲月輕,外家生長復何營。
王生此舅若無有,楊惲一書安得成。
首寄新詩欽厚意,卻思往事念平生。
當時更荷外祖母,幼惠尤憐盛氏甥。
東塾談經歲月輕,外家生長復何營。
王生此舅若無有,楊惲一書安得成。
首寄新詩欽厚意,卻思往事念平生。
當時更荷外祖母,幼惠尤憐盛氏甥。
在東塾一起談論經學,歲月過得輕快,在外祖父家成長還追求什么呢。若沒有像王生這樣的舅舅,楊惲的書信怎能寫成。首先寄來新詩欽佩你的深厚情誼,又回想起往事懷念一生。當時更承蒙外祖母,因我幼時聰慧格外憐愛我這個盛家外甥。
東塾:東邊的書塾。
外家:指外祖父家。
王生此舅:王生,人名;這里可能用典,具體待考。
楊惲:西漢大臣,曾寫《報孫會宗書》。
幼惠:幼時聰慧。
此詩應是作者與表兄、仲兄官職升遷之際所作。當時他們仕途有所進展,表兄寄詩祝賀,作者便次韻回詩。詩中回憶成長經歷和親情,可見其對往昔生活的懷念和對親情的珍視。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表兄祝賀的感激和對往昔生活的懷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和用典展現生活片段和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我壯喜學劍,十年客峨岷。毫發恐未盡,屠釣求隱淪。今年獨何幸,見此度世人。夜深來較術,雷雨戰江津。
五十笑他先百步,何如騎馬勝騎牛。不須重較多和少,歸到家山即便休。
夢醒及花杯,秋館畫蘭,園事疏寂。何處寒林,想經霜顏色。懷袖冷、聞香乍省,自花時、紅妝漫識。送春曾款,忍對西風,持贈賦離席。年年遲暮感,況人世、迥異疇昔。自掩閑門,挽芳菲無力。問行路、銷魂誰語,向當筵、酸心暗覓。故人珍重,滿眼歲華黃金惜。
滿腔壘塊望穹蒼,楚水吳山淚幾行。蟬唱三年憐復社,雞鳴一旦憶莼鄉。寒枝已慣連朝雨,傲骨能禁徹夜霜。留得懷沙詩命在,幽情寄與舊松篁。
屈亭湘浦。怨盡朝云還暮雨。知是誰何。賦得清愁爾許多。愛來慵去。此意平生成浪許。著盡茸袍。想像江梅雪后嬌。
小朵華鬘向夕開,玉纖親摘賜妝臺。要君魂夢都香透,似我肌膚得傍來。倘置仙鬟蔦亦好,便將佛座供應該。他時憔悴終憐惜,況捧仙妍雪一堆。
學道先須要省緣,莫教到被世情牽。二時但得缽盂濕,囊底何妨無一錢。學道先須要省緣,隨時過得莫憂煎。無求坐臥常安樂,有意身心不坦然。學道先須要省緣,省緣一法最安然。有來有往有違順,無往無來無過愆。學道先須要省緣,他人長短莫喧傳。禍門不閉終無益,參取維摩老子禪。學道先須要省緣,莫教到被世情牽。牽來牽去無休日,直到閻羅老子前。學道先須要省緣,浮生傀儡暗抽牽。機關用盡成何因,贏得三涂鬼火煎。
甘霔令年應禱祈,屏除葷茹與君齊。化行自是恩波遠,何止春郊雨一犁。
精養靈根氣養神,此真之外更無真。神仙不肯分明說,迷了千千萬萬人。
老向風塵賦八哀,池州儒雅濟時才。并時巡遠宜同傳,入洛機云久未來。數載兵戈知己盡,百年懷抱對君開。天涯明夕同除夕,好挽長河注酒杯。
綠玉手中杖,金函肘后書。逢人問方寸,知爾妙堪輿。誰謂騎無鶴,猶聞食有魚。重來休隔歲,應念老閒居。
離離宮闕古消磨,十里黃云日入河。見雪漸憐南國遠,聞笳方覺北人多。千金易致燕臺駿,一去難聽易水歌。惟有年年名利客,帝城頭白尚蹉跎。
荒宅慚楊子,而有架上書。遺悲念手澤,世盛感皇初。我憂何以解,獨酌情亦舒。豈不思共適,醉醒殊乃疏。所以楚靈均,蕭然賦《卜居》。
大灘水如天上來,奔騰涌沸聲轟雷。一線直落勢復回,銀河東瀉滄溟開。小灘石在水中夾,怒石夾水水逾狹。新泉急火煎成泡,萬斛明珠流出峽。大灘小灘難復難,蛟鼉噴沫飛驚湍。上灘更比下灘苦,行者未至心先寒。江頭大船不敢行,駕棹皆屬麻陽人。麻陽舟子強有力,滿船日聽喧呼聲。喧呼牽挽人擠排,各負長纖登高崖。崖高路窄行不得,蛇行蒲伏泥中蛙。壯者負纖黠持篙,篙撐怪石避驚濤。一篙一拄一轉側,危梢起立如飛猱。灘流淺處石勢洶,舟陷石中舟愈重。篙師赤體入水中,鰲負舟行舟始動。楚黔地接相犬牙,千山萬壑鉤連斜。諸峰橫疊出灘口,奇崖峭壁森?岈。山形崱屴波與吞,怒犀餓虎沙中蹲。或如美人臨水妝,黛螺秀色生明光。俯聽灘聲仰見山,時時駭笑開心顏。神工鬼斧不容壑,世間奇境非癡頑。放舟似入青云端,江山如此亦壯觀,何必徒嗟行路難。
太極才分有此山,龍飛鳳舞擁天關。靈宮負扆端居處,正在云霄杳渺間。蕭森松柏結愁陰,白日常懸舊赤心。翹首不瞻龍鳳質,空流清淚滿衣襟。昔年端冕在楓宸,治化流行疾若神。萬國車書歸一統,四方風俗盡還淳。讀書直以古人期,記得當年拜命時。天地恩深無所報,一登廷閣一回悲。昔日天門侍圣明,春回枯朽荷生成。鼎湖龍去青天遠,獨抱烏號淚雨傾。曾從鑾輅出邊陲,擄得名王奏凱歸。從此沙場無戰斗,至今遠塞震皇威。少年鳳闕侍龍顏,天語從容咫尺間。今日玉音何處聽,不勝悲苦望椿山。每遇春秋上謁時,傾心只恐到來遲。如今歸老辭陵去,回首云山不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