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廣仲與范伯崇自岳市來同登絕頂舉酒極談得聞比日講論之樂
自得中峰住,憐君冒雪來。
共登福巖寺,齊上古層臺。
斗酒酬佳興,詩懷喜獨開。
飄然塵世隔,談論轉堪哀。
自得中峰住,憐君冒雪來。
共登福巖寺,齊上古層臺。
斗酒酬佳興,詩懷喜獨開。
飄然塵世隔,談論轉堪哀。
我自從住在中峰,憐惜你們冒著大雪前來。我們一同登上福巖寺,一起走上古老的高臺。用斗酒來酬謝這美好的興致,寫詩的情懷歡喜地獨自打開。仿佛與塵世隔絕,談論起來卻轉而感到哀傷。
憐:憐惜,這里有贊賞對方不畏艱難之意。
斗酒:大杯的酒。
堪哀:令人哀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居住在中峰時,友人胡文廣仲與范伯崇冒雪從岳市前來,一同登上絕頂,飲酒暢談,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詩人處于一種對學問探討或人生感悟的情境中。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登山相聚的經歷和感受。突出特點是情感豐富,有相聚的喜悅也有內心的哀傷。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
都人未逐風云散。愿留離宴。
不須都愛洛城春,黃花訝、歸來晚。
葉落灞陵如翦。淚沾歌扇。
無由重肯日邊來,上馬便、長安遠。
厭厭夜飲平陽第。添銀燭、旋呼佳麗。巧笑難禁,艷歌無間聲相繼。準擬幕天席地。
金蕉葉泛金波齊,未更闌、已盡狂醉。就中有個風流,暗向燈光底。惱遍兩行珠翠。
青螺添遠山。兩嬌靨、笑時圓。
抱云勾雪近燈看。妍處不堪憐。
今生但愿無離別,花月下、繡屏前。
雙蠶成繭共纏綿。更結后生緣。
碧紗影弄東風曉。一夜海棠開了。
枝上數聲啼鳥。妝點愁多少。
妒云恨雨腰支裊。眉黛不忺重掃。
薄幸不來春老。羞帶宜男草。
瓊枝玉樹不相饒。薄云衣、細柳腰。一般妝樣百般嬌。眉眼細、好如描。
東風搖草百花飄。恨無計、上青條。更起雙歌郎且飲,郎未醉、有金貂。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心娘自小能歌舞。舉意動容皆濟楚。
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飛燕妒。
玲瓏繡扇花藏語。宛轉香茵云襯步。
王孫若擬贈千金,只在畫樓東畔住。
舞雪歌云。閑淡妝勻。藍溪水、深染輕裙。酒香醺臉,粉色生春。更巧談話,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無畔,凌波何處,月橋邊、青柳朱門。斷鐘殘角,又送黃昏。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樓臺高下玲瓏。斗芳草、綠陰濃。芍藥孤棲香艷晚,見櫻桃、萬顆初紅。巢喧乳燕,珠簾鏤曳,滿戶香風。罩紗幃、象床屏枕,晝眠才似朦朧。
起來無語更兼慵。念分明、事成空。被你厭厭牽系我,怪纖腰、繡帶寬松。春來早是,分飛兩處,長恨西東。到如今、扇移明月,簟鋪寒浪與誰同。
蟬抱高高柳,蓮開淺淺波。倚風疏葉下庭柯。況是不寒不暖、正清和。
浮世歡會少,勞生怨別多。相逢休惜醉顏酡。賴有西園明月、照笙歌。
都城水綠嬉游處。仙棹往來人笑語。
紅隨遠浪泛桃花,雪散平堤飛柳絮。
東君欲共春歸去。一陣狂風和驟雨。
碧油紅旆錦障泥,斜日畫橋芳草路。
玉肌瓊艷新妝飾。好壯觀歌席。
潘妃寶釧,阿嬌金屋,應也消得。
屬和新詞多俊格。敢共我勍敵。
恨少年、枉費疏狂,不早與伊相識。
春風不負東君信,遍拆群芳。燕子雙雙。依舊銜泥入杏梁。
須知一盞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話匆忙。夢里浮生足斷腸。
雪霜林際見依稀。清香已暗期。
前村已遍倚南枝。群花猶未知。
情似舊,賞休遲。看看隴上吹。
便從今日賞芳菲。韶華取次歸。
年少登瀛詞客,飄逸氣,拂晴霓。盡帶江南春色、過長淮。
一曲艷歌留別,翠蟬搖寶釵。此后吳姬難見、且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