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王以道蘭墅
百卉生深林,無人皆自芳。楚騷發妙意,惟蘭乃能當。
我欲效潞公,賸種坡之陽。不須強披拂,風來味愈長。
君乃先為之,滋畹雙雁鄉。正欲生階庭,聚書教諸郎。
父子自同心,久之不聞香。老我行西歸,一造君子堂。
勉哉篤義方,雙雁看高翔。
百卉生深林,無人皆自芳。楚騷發妙意,惟蘭乃能當。
我欲效潞公,賸種坡之陽。不須強披拂,風來味愈長。
君乃先為之,滋畹雙雁鄉。正欲生階庭,聚書教諸郎。
父子自同心,久之不聞香。老我行西歸,一造君子堂。
勉哉篤義方,雙雁看高翔。
眾多花卉生長在幽深的樹林里,即便無人欣賞也各自散發著芬芳。屈原在《離騷》中表達美妙意趣,只有蘭花能與之相稱。我想效仿潞公,在山坡南面多栽種蘭花。不必刻意去撥弄它,風一吹香味更悠長。您已先我做到了,在雙雁鄉培育大片蘭花。本想讓蘭花長在庭院,聚書教導兒子們。父子心意相通,久處其中就不覺得蘭花的香氣了。我向西歸去時,會拜訪您的居所。希望您堅持用道義和規矩教育子女,看您的兒子如雙雁高飛。
百卉:眾多花卉。
楚騷:指屈原的《離騷》。
潞公:即文彥博,曾在洛陽大規模種植花卉。
賸:同“剩”,多。
披拂:撥弄。
滋畹:培育大片蘭花,“滋”指培育,“畹”古代三十畝為一畹。
義方:指行事應該遵守的規矩法度,后多指家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王以道在雙雁鄉種蘭教子,詩人可能聽聞此事,出于對王以道品德和教育方式的贊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以道種蘭和教子的行為。其特點是以蘭喻人,借物抒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品德修養和家庭教育的重視。
盡道先師今日死
誰知今日是生朝
不知卻有何憑據
紫柏黃檀一處燒
虛空靜無塵,
微風動修竹。
疏影瀉翠陰,
簌簌聲斷續。
短景延冬晷,
野徑余秋菊。
相對澹忘言,
千古成香谷。
韻海書成,亭皋詠罷,有人于此。公事湖中,胡床月下,兼署鶯花使。白頭有分,青編無據,中夜壯心頻起。賴相看、風塵慰籍,尚有鴻妻霸子。
鄣山喬木,隋堤芳草,何處燕巢鳩壘。半百將過,五十徒讀,莫辨臧三耳。謝公功業,杜郎詞賦,付與春婆夢里。念衡山、懶殘煨芋,急流將已。
修禊節。晉人風味終然別。終然別。當時賓主,至今清絕。
等閑寫就蘭亭帖。豈知留與人閑說。人閑說。永和之歲,暮春之月。
頰印紅多暈,釵橫響易尋。美人一覺在花陰。怕是耳珠鉤住、鬢云侵。
有分投湘簟,無緣伴錦衾。眼多唧溜為知音。受盡兩頭牽系、像人心。
客里逢君屬歲殘,誰能華發共彈冠。
白鷗海上呼群急,黃鵠天邊并翼難。
雪夜他年南浦夢,河梁今夕北風寒。
柳條遏臈那堪折,獨有梅花可贈看。
東風略改梅花影,千枝萬枝疏朗。碎欲飄煙,輕如散雪,醒出遠村三兩。溪云暗長。看點破微茫,曉陰難釀。認取前生,謫仙名氏在天上。沿堤高下一色,算銀樽玉板,宜譜清唱。近樹籠青,遙山媵綠,越顯澹妝新樣。無言自放。嘆碧落根苗,道旁誰賞。不是尋詩,幾人停劃槳。
胭脂染出相思稿,輕帆畫中留住。錦濕山屏,綃明水檻,紅得溪橋無路。天生艷土。倒萬斛流霞,醉伊鷗鷺。便是仙源,不須重問舊漁父。湔裙時節過了,正疏疏密密,搖飏煙縷。唾暈堪憐,啼痕似別,全仗輕陰調護。春心自苦。莫認作尋常,妒花風雨。有約重來,美人休怨楚。
不因修筑廢農時,
欲以仁心翊化基。
野草從來豐可藉,
量陂元自渺無湄。
登臨有愜三檛鼓,
衰病多慚一斗卮。
獨喜高秋對黃菊,
風吹烏帽看云移。
禁林元老忽西歸,
眾謂西州此事奇。
矰繳漫勞鴻去后,
桑田未變鶴來時。
一鄉金帛皆沾惠,
千載松楸得奉祠。
預想年前至京國,
子孫持酒獻春祺。
掃盡巢痕舊燕鶯,
滿天霜氣曉來清。
平添夜月三分色,
略減秋霖幾陣聲。
蔭暍竟違平日志,
歸根頗動暮年情。
頹唐不學飛蓬樣,
懶逐長風到處行。
潞水東歸海,潼關北護秦。
此行重陟險,相望各傷春。
雨暗山中樹,云高馬上人。
莫忘癡叔語,努力愛吟身。
撐空一塔夜燈青,西嶼峰頭照杳冥。
欲使賈帆歸淼淼,不同漁火散星星。
水中百怪驚光燄,島上三更認影形。
幾費經營懷小謝,莫教風雨任飄零。
男兒頭上三尺紗,不比腳纏三尺帛。
桑弧蓬矢射天地,墮地已展青云翮。
四海九州多勝流,不出戶庭空白頭。
有識難與俗同調,非才何必緣遠游。
豈不見赤驥搖足日千里,何煩揮策苦鞭搖。
目前?犬奚爾為,逐逐一飽糠籺肥。
伴繡小青鬟,生性由來好。慣得阿儂憐,不累伊家惱。
茶灶倩他炊,藥臼虧他搗。莫做阮咸姑,休學王珉嫂。
元霜搗得色凄清,
珠比精華玉比瑩。
幾向人間分晦朔,
方從天上見虧盈。
龍光氣肅金山寺,
海水氛迷鐵甕城。
我欲憑虛凌斗極,
頻招子晉夜吹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