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廣莫軒
廣莫乘風隘九州,亂山無數點平疇。
一千里外在吾目,三十年來無此游。
地下天高俱歷歷,鳶飛魚躍兩悠悠。
昌黎費盡南山句,曠望還能似此不。
廣莫乘風隘九州,亂山無數點平疇。
一千里外在吾目,三十年來無此游。
地下天高俱歷歷,鳶飛魚躍兩悠悠。
昌黎費盡南山句,曠望還能似此不。
大風在廣闊天地間乘風席卷九州,無數的亂山像點點墨痕灑落在平坦的田野上。一千里外的景色都盡收在我眼中,三十年來都沒有過這樣的游歷。天高地遠一切都清晰可見,鳶鳥高飛、魚兒跳躍,都自由自在。韓愈用盡筆墨描繪南山,他曠遠眺望時的感受能像我此刻這樣嗎?
廣莫:指大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焚輪謂之頹,扶搖謂之猋,風與火為庉,回風為飄,日出而風為暴,風而雨土為霾,陰而風為曀,扶搖、暴風、焚輪、頹、廣莫、凱風、谷風、涼風、泰風,此九者,風之別名也。”
隘九州:形容風勢浩大,似乎要席卷整個九州。隘,這里有席卷、籠罩之意。
平疇:平坦的田野。
歷歷:清晰的樣子。
鳶飛魚躍:出自《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比喻萬物各得其所。
昌黎:指唐代文學家韓愈,他世稱韓昌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一次游歷中,登上南山的廣莫軒,被眼前廣闊的景色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有機會出游并欣賞到如此美景。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南山廣莫軒所見的壯麗景色,突出其視野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它以簡潔的語言、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大自然的魅力,在文學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銳感知和獨特表達。
重陽羽化登仙路。兄弟如何措。各各勤修生覺悟。通無入有,靜思忘念,密考丹經祖。一時浩劫真容露。放蕩情懷任詩句。直待人間功行具。云朋霞友,爽邀風月,笑指蓬瀛去。
小圃依山入,危亭隱磴斜。林塘掃寒雨,籬落臥疏花。處士七松宅,先生五柳家。柴門何所待,倚杖數昏鴉。
汪汪千頃陂,不為人濁清。道周言行表,蕩然無得名。誰言牛醫兒,乃是人中英。當時無間言,后世流德聲。思之不可見,使我鄙吝萌。淳風久已漓,此意豈復明。時無君子者,雖賢寧見稱。
舊嫌詩被西湖隔,一笑誰教卻此同。為有簡書閑不得,不知吟鬢又秋風。
諸峰羅立翠蓮開,天柱當中冠五臺。勢插銀河逾萬仞,頂摩黃鵠倚三臺。丹光夜向琳宮出,云氣朝從華岳來。我憶憑高望鄉國,一杯滄海隔蓬萊。
軒轅黃帝上天時,五龍垂髯下接之,后宮綵女咸相隨。云輕龍健不可追,綵女化作黃金芝。金芝千年一作花,花光五色明朝霞。扶疏蔭映玉皇家,沉精降液為丹砂。鍊丹砂,成水銀,水銀流汞浴火輪。火輪照曜十二辰,黃龍歸來天帝嗔。
錦簇花團輕幰。雙馬如飛莎阪。墜珥不須停。玉瓏玲。前日學堂見慣。今日教堂覿面。金戒半消磨。奈卿何。
蒼獐引黃麑,雙耳誰驚立。高原想新霽,町疃見行跡。
山前山后花半紅,橋頭橋尾柳搖空。流鶯枝上未成語,始囀一聲來去風。
悽音怨亂不成歌,縱使重來奈老何。淚眼無窮似梅雨,一番勻了一番多。
駟馬橋南曲徑賒,可堪重過故侯家。青袍杜甫從漂梗,白發劉郎怨落花。憔悴已看身似鶴,娉婷不見髻堆鴉。野芳亭上春猶在,獨坐吟詩到日斜。
貴極臺衡世莫京,依然璧水一儒生。只將無限寬洪意,上為皇家致太平。
三載論交兩送君,更堪惆悵道涂分。離樽欲盡難成醉,去馬長嘶又失群。玄菟城孤開曉日,黃龍塞遠斷秋云。時平知我無東意,莫遣音書久不聞。
俗里眼能白,懷中印未黃。雙鳧離葉縣,獨鶴下陵陽。晚歲故人少,閒門秋草長。知君非遠我,自為困壺觴。
圓如寶月潔如霜,素手輕搖玉體涼。報道明朝秋節至,婕妤無復望專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