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管叔儀通判并同官
執別僧房日未斜,別離愁緒滿天涯。
清宵已落柔桑葉,小雨頓開蕎麥花。
醉里不知身是客,酒闌無奈客思家。
憑誰寄語三夫子,歸路還須好句夸。
執別僧房日未斜,別離愁緒滿天涯。
清宵已落柔桑葉,小雨頓開蕎麥花。
醉里不知身是客,酒闌無奈客思家。
憑誰寄語三夫子,歸路還須好句夸。
在僧房分別時太陽還未西斜,離別的愁緒卻已彌漫天涯。清冷的夜晚柔桑的葉子已經飄落,小雨過后蕎麥花突然開放。喝醉時不知道自己是客居他鄉之人,酒盡后無奈地涌起思鄉之情。靠誰給三位先生捎個話,回家的路上還得用美妙的詩句來夸贊這一路風光。
執別:分別。
清宵:清靜的夜晚。
柔桑:嫩桑葉。
酒闌:酒盡。
三夫子:指管叔儀及同官三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與管叔儀及同官分別時所作。當時可能詩人處于客居狀態,在與友人分別之際,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離別和思鄉,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自然的語言風格。
遠山高絕近山低,未必低山肯下伊。定是遠山矜狡獪,跳青涌碧角幽奇。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一水橫拖兩岸峰,千痕萬摺碧重重。誰言老子經行處,身在江山障子中。曉日秋山破格奇,青紅明滅舞清漪。畫工著色饒渠巧,便有此容無此姿。
長傍青山與白云,一溪流水繞柴門。竹床睡起無馀事,風送荷香正啟樽。
浮云變幻倏西東,寄跡乾坤慘淡中。望里舊巢痕未掃,賦來佳句客能同。淮南草木驚秋色,蜀國烽煙黯太空。江上愁心又今日,新圖誰與畫詩翁。
我憶汾南田舍好,綠槐如蓋擁高門。南園舊種雙桐樹,應有孫枝到碧云。
青郊開別業,綠水抱孤村。旭日雞豚散,芳春竹樹繁。苔侵蔣詡徑,云護辟疆園。鄰舍香醪熟,還聞夜扣門。
沈園初進慎題詩,萬樹鳴蟬競唱“知”。吟事迷離心事定,綠楊送夢入荷池。
妾貌如花朝暮新,郎心似水蕩青春。相逢好是回塘路,荷葉深深不見人。
古松懸瀑掛清秋,分付人間百道流。半壁明霞一藤杖,夕陽為我小勾留。
九日佳名今古重,鳳城秋色正明樓。廚供清釀香浮袂,恩賜黃花憶滿頭。千里風煙殊未惡,五亭吟嘯不應休。明年歸覲酬前賞,倘念衰翁尚四愁。
不分無花空折枝,探梅要趁未紛披。憶常月地攜筇去,似許風裳倚竹時。莊蝶認香憐夢短,墨君寫影竟誰欺。故人底事江南北,驛使來時僅好詩。
空窗畫掩紅紗隔,一夕溫風長葵麥。秋去春來雙燕兒,年年銜粉扮妝額。芍藥死枝不死根,焉知黃土不青春。幽魂異日逢楊柳,應悔生前別舍人。
小隱吳門老歲華,為君彈劍一長嗟。共傳仙尉逢梅福,誰識名駒出渥洼。秋至任教塵滿甑,夢回猶覺筆生花。年來宦況甘如水,相對同烹顧渚茶。
秋社荒山里,迎龍野廟開。豚蹄田父祝,鞍馬縣官來。
紛紛兒女態,敢與丈人謀。獨有蒼髯叟,寒山共白頭。
高齋動云氣,蕭爽寸心閑。嫩萼紅經雨,亂峰青上簾。已看天地闊,誰謂路途艱。此境疑塵外,神思欲入禪。坦臥高齋里,夢醒還讀書。常憂行有玷,豈慮食無魚。晴岳接空闊,浮云看卷舒。崦嵫紅日迫,對此忽踟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