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育王望海亭
瘦藤拄破山頭云,山蹊盡處開危亭。
平田萬頃際大海,海無所際空冥冥。
干端坤倪悉呈露,飛帆去鳥無遺形。
蓬萊去人似不遠,指點水上三山青。
褰裳濡足恐未免,儻有飚馭吾當乘。
是中始覺宇宙大,眼力雖窮了無礙。
云夢八九不足吞,回視塵寰一何隘。
曾聞芥子納須彌,漫說草庵含法界。
看我振衣千仞岡,笑把豪端卷煙海。
瘦藤拄破山頭云,山蹊盡處開危亭。
平田萬頃際大海,海無所際空冥冥。
干端坤倪悉呈露,飛帆去鳥無遺形。
蓬萊去人似不遠,指點水上三山青。
褰裳濡足恐未免,儻有飚馭吾當乘。
是中始覺宇宙大,眼力雖窮了無礙。
云夢八九不足吞,回視塵寰一何隘。
曾聞芥子納須彌,漫說草庵含法界。
看我振衣千仞岡,笑把豪端卷煙海。
我拄著瘦藤杖穿過山頭的云霧,沿著山間小路走到盡頭,一座高亭出現在眼前。平坦的田野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大海邊,大海浩瀚無邊,天空昏暗迷茫。天地間的景象都清晰地展現出來,遠處的帆船和飛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蓬萊仙山似乎離人并不遙遠,我能指點著水上那三座青山。撩起衣裳、浸濕雙腳去探尋恐怕難以避免,倘若有疾風駕馭的仙車,我定會乘坐前往。在這里才覺得宇宙如此廣闊,即便眼力有限也無妨。云夢澤在我眼中不值一吞,回頭再看塵世是多么狹隘。曾聽說微小的芥子能容納巨大的須彌山,也空說過草庵能包含法界。看我在千仞高岡上抖衣放懷,笑著用筆端描繪煙海。
瘦藤:指瘦長的藤杖。
危亭:高亭。
干端坤倪:天地的邊際。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三山:傳說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褰裳:撩起衣裳。
飚馭:疾風駕馭的仙車。
云夢:古代大澤名。
塵寰:塵世。
芥子納須彌:佛教用語,意思是微小的芥子能容納巨大的須彌山。
草庵含法界:也是佛教相關說法,草庵能包含整個法界。
振衣:抖衣去塵,形容舉止灑脫。
豪端:筆端。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登上育王望海亭,被眼前廣闊的天地景象所震撼,從而引發了對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在這種心境下創作了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情逸致登高望遠,抒發內心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借登亭望海之景,抒發對宇宙宏大的贊美和對塵世渺小的感慨。其特點是意境開闊、情感豪邁、想象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的經典之作,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豪放的創作風格。
漠漠霜天,孤城下、九秋時節。飄零處、寒燈獨照,荒山幾疊。渺渺長空哀雁叫,凄凄野戍悲笳咽。望秦川、今夜到明朝,頭應白。來時候,柳可折。才回首,流芳歇。嘆玉關人老,歲光奔迫。代馬踏殘青海草,塞風吹落云中月。愧浮沉、今已負平生,應悲切。
東南一儒霜髯髭,曰無所為無不為。臥起岑樓臣海圍,膝穿木榻嗟庶幾。朝嚄暮唶聲尤伊,其學溔漭迷津涯。包纏流略演孔姬,寶書斷爛堆案窺。葉乘洞箓究密微,旁溢文字酣歌詩。光怪震發莊嚴持,夏殷敦卣周尊彝。眥眵口哆懾且推,賓從過者雜華夷。絡繹問難決然疑,芒乎據梧杜德機。亦騁恢詭相諧嬉,物論與之為嬰兒。往事騰踏前旄麾,薄勤化誨哺瘡痍。蔽埃歷塊駕安馳,棄遺畏壘一拂衣。大盜覆國舉踵隨,九土幽晦霰集之。竄居獨寐哀黍離,挽日去倚魯戈揮。光景破碎雷霆欺,龍穴奔噬千蛟螭。糾結搪撞乘孤危,道尊歸來鷗鷺知。吐納剛氣真宰垂,芽腹寸穎撐天維。有海終作精衛飛,有山終獲愚叟移。至人神凝物不疵,民彝圣典交起衰。久遠系公益豪厘,景風吹長貞松枝。
塵逐西風散馬蹄,江南歸思朔云迷。耳邊聞得田夫語,昨夜前村雨一犁。
牂牁遙接越江頭,底事年來有橫流。萬頃桑田千里浪,三江煙雨一漁舟。浚川往跡嗟何在,播種無功恨未收。想見臺端今禹稷,為堯兼得十分憂。
四轉更注意,兩朝公受遺。大明開日月,全德冠皋夔。已悟騎箕事,猶馀罷市悲。太常難紀績,天語詔豐碑。
龍龕高聳出煙霞,御國低佪接海涯。淺草牛羊隨處放,深林猿鶴自成家。江潮洶涌朝仍暮,沙徑逶迤曲又斜。年少此游今白發,倚筇無奈數歸鴉。
辛亥之前清已危,武昌十日以為期。千年古國除君主,一夜新軍舉義旗。半世紀來無此作,中山死后有余悲。軍機誤在孱兒手,痛哭元戎劉復基。
子云文不在茲乎,豈與常人論有無。興喪亦皆天意爾,匡人于此莫如予。
五十余年過棘叢,晚來息影半山中。已無思想招人惑,豈有和諧不我容?撒粒盟要林下鳥,呼杯飲對月邊松。漁舟早誤當時路,孤負桃花幾樹紅。
瞿曇色相紫金容,雨后青山插半空。覿面當機如不薦,桃花依舊笑春風。
六十六翁衰久,四百四病更多。臂用火攻未可,心存水觀如何。虞監因書自苦,龍眠為畫勞功。臂痛與渠相似,筆端愧我非工。列子肘停杯水,吳生臂畫圓光。此是病魔饒借,莫將妙手誇張。
仙家雞犬隔塵寰,何物將攜可出山。惟有瀑流山下水,相隨容易到人間。
春夢淺,夜籌添。懶唱新翻阿鵲鹽。黛角歌眉顰翠滴,繡尖絨舌唾紅甜。
吹淚哀笳起四方,瘦筇短褐笑投荒。后庭最怕歌商女,邊徼何妨訪夜郎。自大從來多自損,佯狂未必是真狂。晚風芳徑徘徊久,斷碣叢蕪送夕陽。
竹溪溪傍舊詩壇,十八年來指一彈。末路謹防隨俗轉,浮生尚悔了人難。令威化鶴尋華表,子美聞鵑拜石闌。垂老重游桑梓地,未妨惆悵強為歡!